第187章 老朱力排众议
推荐阅读:我的超时空酒馆 让你复读战高四,你捡漏上军校? 玩家们的NPC大爹 冥狱大帝 闪婚后,发现老公是亿万富豪 一事无成的我只能去当海贼王 从生产队赶大车开始 圣杯战争?龙珠战争! 我终将肝成神明 混在墨西哥当警察
不久后,奉天殿内,太子朱标,以及包括一众国公和六部尚书在内的朝廷重臣已齐聚一堂。
气氛很凝重,每个人都知道皇帝突然召集这么多重臣,必然有重要事情商议。
但是又会是什么事情呢?
众人左思右想,却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最近好像确实没什么大事发生。
不过,当他们看到站在朱元璋侧后方的朱雄英时,却都若有所思了起来。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
他扫视了一圈殿下的群臣,缓缓开口:“今日召集众位爱卿,是有一件紧急之事需要商议。”
此刻,无论大臣们内心如何想法,他们都没有再说什么了。
毕竟,朱雄英是圣孙,且自从回归大明以来,一直都表现出色,深受朱元璋的宠爱。
朱标的表态很有分量,这些文官再怎么样,也不能忽视太子爷的立场,毕竟朱标在文官系统内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在场的这些文官,跟朱标都或多或少有所联系。
朱元璋极为笃信朱雄英的预言,这句话,表面上不偏不倚,其实是说给众人听的,这样若是七月真有洪灾,那么由于朱雄英提前预警而抵御了洪灾,那自然是大功一件,到时候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重重赏赐于他,即便有些不合规矩的事情,众人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现在就已经提前定调了。
见此情景,众人心里也都跟明镜似的圣孙堵上了他的信誉,而皇帝也给予了毫无保留的支持,这就像是一个赌徒信心满满地压上了自己的赌注,剩下的就是等待骰子停止转动揭晓答案的时候了。
更何况,朱元璋已经明确表态支持朱雄英的预言,并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他看向六部尚书:“户部、工部,即刻开始筹备资金和物资,为征发民夫建立和加固入海口的沿江堤坝工程做准备。”
户部尚书杨靖、工部尚书沈溍齐声领命,朱元璋又看向一众国公:“你们也要做好准备若是真有突发之事,在江南的军队也得随时准备驰援。”
而一些老成持重的文臣,他们虽然对朱雄英的预言感到惊讶,但毕竟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脸上并未表露太多神情,而且他们也知道,在这种时刻,不能轻易表露自己的疑虑,以免引起皇帝不必要的猜忌。
而此时,听完了众人的议论,朱元璋也敲了敲龙案沉声说道:“咱也相信英儿的判断,现在朝廷要做的,不是质疑消息,而是商讨如何应对这场极有可能发生的灾难。”
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即便心里有些犯嘀咕,只能选择相信朱雄英,并尽力配合工作.当然了,他们也希望朱雄英的预言只是虚惊一场,不出事对谁都好。
而这时候,联想到了第一个预言应验的朱标,也坐不住了。
“今年七月,长江将有大洪水。”朱雄英的声音在奉天殿内回荡,“并且在入海口的地方,还会伴有强烈的飓风,这将给江北的海门,江南的白茅、宝山,以及江中的崇明等地造成巨大的灾害,介时,数十万百姓将会受灾,苏州府北部的无数农田也将会被洪水淹没。”
朱标深吸一口气看向文官们说道:“英儿绝非信口开河,孤愿意为此担保。”
总之,大明立国二十三年,迄今为止长江入海口地区还没有发生过任何一次大规模的洪灾,只有零星的小灾根本不成气候,从统计数字来看可以说是极低概率事件。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许多文臣面面相觑,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今年夏天降雨量虽然偏多,但要说会引发大洪水,还是让人觉得有些夸张。
说着,他示意朱雄英站到殿中的金阶前。
总之,殿中的大臣们反应各异。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到殿中,目光坚定地看着群臣,他知道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无数百姓的命运,而想要说服别人,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能犹犹豫豫,更不能露出怯态。
然而,也有文臣站认为今年的降雨量虽然比往年多一些,但要说会引发大洪水未免有些危言耸听,所以要求朱雄英给出更确切的证据来支持他的预言。
圣旨一下,就容不得他们再讨价还价了。
最后,朱元璋的目光落在朱雄英身上:“英儿,这次预言若成真,你功不可没,咱自是重重有赏。但若有所差池,你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且,其实夏天的降雨量按理来说是稍微多一些比较好,因为一般来讲,全年降雨量是处在一个大致范围内的,夏天降雨多了,秋天一般就不会有那种能够引发大洪水的连绵秋雨了;相反,如果夏天无雨,那秋天反而有可能会连续强降雨,所以目前来看秋天有洪灾的概率反而是较小的。
这句话意味深长,实际上,大灾往往伴随着动乱,而大型工程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二十万甚至三十多万民夫聚集在一起,那么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当年元末修黄河修出一个“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乱子,毕竟白莲教等教派,此时在江南和两淮、山东等地,依旧在蓬勃地暗中发展着,势力都不容小觑,朝廷禁之不绝。
对于国公们尤其是魏国公徐达和曹国公李景隆,以及郑国公常茂,都是愿意相信朱雄英的,自从韩国公李善长和信国公汤和荣归故里以后,整个勋贵集团,现在基本都是偏向于支持朱雄英的态度。
户部尚书杨靖率先发问:“敢问圣孙此消息是否可靠?毕竟此事非同小可,如果需要建立和加固长江入海口南北两端的堤坝,那必须要征发至少二十五万以上的民夫,才能保证完成这种规模浩大的工程,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如今国库并不殷实,而且自开国以来,从未有长江入海口发生洪灾的事情.”
不过,这个大明现在毕竟不是文官当国。
朱雄英迎上户部尚书杨靖的目光,毫不退缩:“杨尚书,我可以担保,这个消息绝对可靠,朝廷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减少百姓们的损失.以前长江入海口没有发生过洪灾,不代表今年不会,而且,在长江入海口建立堤坝保护农田,这是有利于后世的百年大计,眼下时间虽然紧迫,但还来得及行动,也没有到农忙时节,完全可以征调民夫而不会太过于耽误农事,若是再晚些,不仅建立堤坝的时间不够,而且也会严重耽误农事了。”
朱雄英也明白这个道理,马上躬身行礼,再次做出了保证。
“遵旨!”
而即便是长江发生洪涝灾害,一般也都是在中游的荆襄地区,亦或者是镇江、常州一带的下游,基本没有发生在入海口地区的,毕竟再往东一点,就直接汇入大海了,依照大海的广袤无垠,区区洪水汇入以后根本掀不起什么波澜。
那么为了这样一个完全不确定的事件,去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在入海口两侧建立沿江堤坝用来阻挡洪水,是否值得呢?
更遑论屁股决定脑袋.按照大明文官们的思维,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等真发生了再去赈灾,而不是提前为了微乎其微的概率去花费人力物力建造沿江堤坝。
杨靖的话虽然没说全,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眼下长江入海口的南北两侧,并没有一个如同黄河一样的长堤,实际上在大明,长江是很少发生洪涝灾害的,跟黄河完全不一样,一方面是因为长江有足够多的支流和湖泊用来疏水,另一方面则是长江没有黄河那种泥沙淤积的问题,所以河床相当平整。
实际上,赈灾的成本肯定是要比建立绵延整个长江入海口的堤坝的成本要低的,而且借着洪涝灾害,江南的地主士绅们还能再次进行土地兼并,除了百姓会遭受损失,其他没有什么负面效应,简直就是有百利而仅一害的事情。
而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整个大明中枢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虽然有些人心中仍有疑虑,但他们也都明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这是一场可能关乎无数百姓性命的灾难.朱雄英的预言一旦成真,那么这种洪灾,一定会给长江入海口南北两侧的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https://www.lewen99.com/lw/12034/6524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www.lewen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