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 > 九锡 > 第881章 879【妇人之见】

第881章 879【妇人之见】


大齐鼎正二年,九月初七。

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冷风低沉似号。

年幼的天子李道明站在母亲身边,看着皇陵的石门缓缓落下,小脸上浮现一抹悲伤。

今天是山陵葬礼,是他的父亲落葬之日。

依照朝中重臣的商拟,经由两位太皇太后和他母后的同意,他的父亲被谥为哲宗睿皇帝。

李道明不懂这五个字的含义,他转头看着自己的母后,便见到母后双眼红肿,哀戚之情浓重如墨。

“母后……”

李道明怯生生地低声喊着。

宁太后深吸一口气,握紧李道明的手,转身望着祭坛上的文武重臣,视线在陆沉身上稍作停留,随即黯然道:“诸位卿家,回京吧。”

“臣遵旨。”

众人齐声应下。

宁太后最后看了一眼巍峨肃穆的皇陵,将所有的悲痛、茫然、害怕和疑惑压在心中最深处,牵着李道明登上御辇。

朝中文武相随于后,宫女、内监、禁卫熙熙攘攘,外围则有沈玉来亲自率领的五千禁军护卫,沿途有锐士营三千骑兵游弋巡视——这是宁太后特意下旨,命陆沉将锐士营带着,以震慑那些可能存在的漏网之鱼。

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地回到京城,禁军和锐士营各自返回驻地,文武百官去往自己的官衙当值,新君因为这一趟仪程坚持下来很困乏,宁太后特许他去小睡片刻。

陆沉则进了皇宫,因为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宁太后身边的内监便传来口谕,要他入宫商谈国事。

文德殿偏殿,宁太后看着一丝不苟行礼的淮安郡王,温言道:“免礼平身。来人,给郡王赐座。”

“谢陛下赐座。”

陆沉没有矫情谦辞,通过这段时间在很多国事上的商议,他已经了解宁太后的性情,虽然他们也曾因为某些问题发生过分歧,但宁太后从来不会含糊其辞云山雾罩,至少到现在为止,她都习惯用坦诚的态度和陆沉沟通。

“郡王,眼下大齐只能被动等待么?”

宁太后开门见山,直接询问她最关心的问题。

陆沉稍作思忖,缓缓道:“陛下,景国兵力多过大齐,而且他们通过灭赵和吞燕攫取了无数财富,这足以支撑他们发动连续的战争。我朝无论兵力还是国力都要略逊一筹,即便有前几年的胜利,并未彻底改变齐景的力量对比。再者,景帝在攻伐代国之前主动收缩防线,便是为了防备我朝边军,因此我们小打小闹很难取得效果,反而会暴露我军的虚实,这就是当初臣不赞同出兵救援代国的根源。”

宁太后微微颔首,不由得轻叹一声道:“不怕郡王笑话,哀家只是觉得这种滋味很煎熬,明知强敌磨刀霍霍,但是哀家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被动地等待对方大军南下。”

陆沉平静地说道:“陛下,其实朝廷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

“嗯?”

宁太后眼神微亮,问道:“郡王有何良策?”

李道明毕竟才五岁多,甚至还没到开蒙的年纪,让他这么早学习圣人大义和治国之道显然不可能,实际上他如今仍旧以健康长大为首要,而学习这些道理的重任便压在宁太后肩上。

不光是在面对陆沉的时候,宁太后召见两位宰相和其他重臣时,都会抓住一切机会诚恳地向他们请教。

“陛下,打仗这件事说到底就是比拼国力,又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

“郡王不妨细说。”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人、财、器。具体而言,人既指人才又含民心,陷阵之卒、领衔之将、决断之帅、运筹之臣乃至各个方面每一位人才,都能影响到一场战争的胜负。民心亦很好理解,取得绝大多数百姓的支持,朝廷才能整合出更强的力量,这就是臣等在江北制定严格军纪的原因,只有让江北百姓安心,他们才会想方设法支持边军。”

陆沉微微一顿,看着认真倾听的宁太后,说道:“举个例子,臣去年佯攻河洛实则领兵转向靖州的时候,便是定州百姓在各级官府的组织下,提前排查境内可能存在的景军奸细,让兀颜术无法及时收到消息,最后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宁太后信服地说道:“郡王言之有理。”

“财自然是指黄白之物,或许在很多大儒看来谈论金银俗不可耐,但是陛下您不能那样想。”

陆沉放缓语气,解释道:“将士们的饷银、赏银乃至抚恤银子,单看每一笔不算多,加起来却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除此之外军械、甲胄、药品、粮草以及民夫和杂役各项支出,还要考虑到那些贪腐官员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若是事先没有一个预估和准备,一场战争或许会拖垮一个国家,这就是先贤所言穷兵黩武。”

宁太后听得有些头疼。

陆沉观察着她的神情,继续说道:“至于器,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比如将士们手上用的兵刃、身上穿的甲胄、守城和攻城时用到的各种器械,对于军队实力的提升不容小觑,但相对于前两项,这些东西只要交给可靠专业的人去做,便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宁太后沉吟片刻,逐渐品出陆沉的言外之意,试探性地问道:“看来郡王已经有了定计?”

陆沉答道:“陛下若相信臣,可以让臣尽快返回江北统筹练兵,臣保证景军南下之时,等待他们的至少是二十万敢战之兵。”

宁太后没有迟疑,颔首道:“这是自然,哀家原本就打算等山陵葬礼结束,便让郡王带着麾下骑兵返回。”

“多谢陛下信重。”

陆沉微微垂首,继而道:“不过臣还有句话想说,国力固然是应对战争的基础,不代表国力更强的一方就一定能取胜。比如当年河洛失陷前夕,大齐在泾河防线仍然有近三十万大军,论国力财赋更碾压北方三族,最后的结果无需赘述,大齐险些社稷倾覆。究其原因,一个强大的王朝往往是内部出现问题,才会让异族找到可乘之机。”

宁太后稍稍沉默,然后正色道:“哀家明白了。郡王且安心,你在边疆领军作战的时候,哀家保证朝中不会有人拖后腿,若有人胆敢破坏抗景大局,哀家绝对不会饶恕他。”

陆沉颇为感慨,郑重地说道:“上下同心,三军用命,大齐必胜。”

宁太后微笑道:“哀家对此坚信不疑。方才郡王提到的三条给了哀家一些提醒,既然这场大战无可避免,那么朝廷理应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哀家身为太后当以身作则,号召朝野上下开源节流,尽可能充盈国库储备粮草,为前线将士提供更加坚实的后盾。同时哀家会选调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北上边疆充实各地官衙,从而能更好地安抚民心,免去将士们的后顾之忧。”

这大概就是举一反三。

陆沉心中暗叹,起身拱手道:“陛下圣明,此乃大齐之福。”

“坐下说话。”

宁太后笑容恬淡,温言道:“郡王一席话让哀家获益匪浅。”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君臣,但是两人的谈话非常和谐。

小半个时辰过后,商议完一应细节的陆沉行礼告退,宁太后则陷入长久的沉思。

不知过了多久,内侍省少监苑玉吉出现在殿内。

他先是向宁太后汇报肃清宫闱的收尾事宜,然后欲言又止。

宁太后见状便平静地说道:“有话直说便是。”

“是,娘娘。”

苑玉吉小心翼翼地说道:“奴婢身为宫中内监,不敢亦不能妄议朝中大事,只是奴婢深受大行皇帝与娘娘之恩,近来反复思量以致惶恐不安,只能斗胆建言。淮安郡王权柄深重,不说他在江北的根基,如今在京中亦有多方牵连,娘娘又授他提督江北军务之权,恐怕……”

后面的话终究说不出口。

宁太后沉默不语。

苑玉吉心一横,鼓起勇气说道:“奴婢这些天回想前尘,淮安郡王调定北军和飞羽军南下,又提前安排人控制京城东门,这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要么他提前察觉李适之的阴谋,要么他本就有……有某些打算,无论是哪种可能都非人臣所为,恳请娘娘明鉴。”

“好了。”

宁太后面色微冷,缓缓道:“这些话往后不要说了。”

苑玉吉嘴唇翕动,跪下说道:“娘娘,奴婢绝非是要中伤淮安郡王,天地可鉴!”

“哀家知道你是出于一片忠心。”

宁太后抬眼看向前方,眸中飘起复杂的情绪,轻声道:“世人常言难得糊涂,有些时候这不是一件坏事。至于哀家授予陆沉的权柄,难道你以为哀家不开这个口,他就无法插手江北军务?他早就有了这个能力,否则那两支骑兵为何能从靖州绕道南下?刘守光不至于昏庸到这种地步。”

苑玉吉怔住。

“你们到现在还看不明白陆沉是怎样一个人,难怪一次次吞下苦果。”

宁太后站起身来踱步向前,继续说道:“你敬他一尺,不说他回敬你一丈,至少会对你笑脸相待。”

苑玉吉望着她的侧影,愧然道:“娘娘教训的是。”

“起来罢。”

宁太后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训斥这个忠心的太监,放缓语气道:“对于大齐来说,眼下有两件事比其他一切纠葛都重要,其一是景国即将挑起的国战,其二便是让皇帝平安长大。你身为内侍省少监,是陛下和哀家最信任的人,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两件事,切不可有其他的念头。”

原本已经站起来的苑玉吉立刻跪下,叩首道:“娘娘,奴婢记住了,一日不敢或忘。”

宁太后点了点头,环视周遭,看着殿内熟悉的陈设,脑海中浮现李宗本的身影,只觉一阵哀恸袭来,但她依旧坚强地说道:“从当年成宗皇帝听信谗言杀死杨光远,到如今短短几年内京城接连震荡,都足以说明永无休止的猜疑才是毁掉大局的根源。”

苑玉吉无比敬服地说道:“有娘娘护佑和教导,陛下一定能够成为大齐明君。”

宁太后似乎想否定这句话,最终还是没有计较,她走到窗边站定,清瘦的面庞上浮现一抹怅惘:“哀家只是一介后宫妇人,不懂那些大道理,哀家只知道人心不可测,亦经不起揣度和试探,所以哀家不会越过那道心照不宣的界线。”

“希望……那位年轻的郡王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本章完)


  (https://www.lewen99.com/lw/19588/11896884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www.lewen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