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 > 蜀山悬剑传 > 第五百一十八章 颜体真传

第五百一十八章 颜体真传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渡黄河》宋琬(清)

  ……

  见白复能从‘永字八法’中悟出剑法,足见白复已将其融会贯通。

  于是,颜真卿从欧阳询的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讲起,一直讲到张旭传给自己的“十二笔意”——“平、直、均、密、锋、力、转、决、补、损、巧、称”:

  “一、横,皆须纵横有象;二、直,必纵之不令邪曲之谓;三、均,间不容光之谓。

  ……

  十一、巧,欲书先预想字形,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十二、称,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为称。”

  ……

  颜真卿道:“欧阳询大夫和虞世南大夫的楷书,代表着大唐书法的法度。

  这两位大夫的书法,都是从羲之先生的书法里脱胎出来的,其中欧阳询渐渐变体,虞世南则一生恪守王羲之的道统。

  欧阳询的字,法度森严,起笔收笔、间架结构,一丝不苟。每一笔笔锋不向外放,常向内收。细看时,笔笔皆有控制,无羲之先生的信手拈来,自在随性。

  在张长史看来,自我控制反而成为创造一途最大的阻碍,将运笔的规则彻底内化,忘却规则束缚,道法自然才应是书者的追求。

  要挑战书道的极限,就要从癫狂、从迷醉里、从偶然里找突破,而这一切,就要先进入《庄子·大宗师》中,复圣颜回所云的‘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状态。

  这种状态亦称为‘坐忘’,除了禅定之外,也可以通过酒来推波助澜。

  饮酒可以助兴,可以帮助饮者挣脱束缚,忘掉规则,陷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境,唤出真性情,挥洒成文。对张长史、李太白等饮中八仙而言,饮酒未必是贪杯,而是人神对话的‘方便法门’。”

  ……

  在和白复一问一答中,颜真卿把张旭关于学书之要领,运笔之方法和古今之异同,以及颜真卿本人之心得,或叙述,或解释,或比喻,娓娓道来,无不切入书法之要。

  颜真卿道:“自此得攻墨之术。于兹七载,真草自知可成矣。”

  白复听罢,不禁欣然神往。这最终的领悟,必然是顿悟。可以想象,颜真卿开悟时的悲欣交集。

  ……

  颜真卿对白复道:“白少侠,待诸般法门了然于胸后,你可进一步临习历代名家书帖。然后,将这些法门彻底忘掉,睹物思情,随心应手,方能遨游翰墨。”

  白复奇道:“真传道法不是应该牢记吗?为何大人让我忘掉?”

  颜真卿笑道:“孺子可教。难怪裴将军会将一生绝学传你。

  羲之先生的‘永字八法’也好,欧阳询大夫的《八诀》、《三十六法》也好,这些论著都是书法大师们所创的书写规则,也是书法一途的入门功夫。这些功夫需要收拾入门,刻苦习练,打下坚实基础。

  这是学书法的第一个坎,这个坎就会将很多意志不够坚定之人淘汰出局。

  然而,一旦基础打牢,就需要将书写规则彻底内化,要求书者忘却这些规则,不被这些规则束缚,甚至突破这些规则。正所谓‘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否则,你只能是某一流派最好的传承者,而不是开宗立派的创造者。这是学书法的第二个坎,也是最难的一个坎。一旦闯过,便鱼跃龙门。

谷</span>  不破不立。

  第二个阶段,就是一个忘却的过程,只有从规则中摆脱出来,将规则相忘之至,才能出新意于法度中,寄妙理于豪放外。”

  “那如何立呢?”白复追问道。

  颜真卿微微一笑,道:“人非草木,皆可成圣贤。本心,就是沟通天地、获得智慧的桥梁。吾心即宇宙,天地奥妙,只问于心,不用外求。”

  此番言语振聋发聩,白复想到自己在少林寺听空见方丈传法“心语道断,心行处灭”,也是这般寓意。

  历代少林高僧通过修禅,内观本心,也能或远或近抵达智慧之海、须弥之山,从佛学宝库中汲取养分,一点一滴浇灌菩提之树。

  只有发现真正束缚自己的力量乃是内心的欲望时,才会真正领悟天道或佛法。

  ……

  接下来数日,白复足不出户,将自己关在屋里苦练。

  数日后,颜真卿取来一张石碑拓片,拓片上的字迹是小篆,浑雄似铁,外拙内秀。

  颜真卿道:“白少侠,你可知这是谁的字迹?”

  白复摇头笑笑。

  颜真卿道:“此乃始皇帝的峄山刻石,书写此篆的乃是大秦宰相李斯。”

  白复接过书帖,仔细端详。这些篆字起笔藏锋,行笔正锋,收笔回锋,法度十分严谨。转圆活的曲笔和挺拔沉着的直笔交互为用,纵横牵掣,钩环盘纡。

  书如铁石,势如千钧强弩。白复只觉李斯内心笃定,当年蕴含在手腕间的力道,随时可以通过眼前的这幅拓本复原。

  颜真卿道:“这些文字乃是李斯应始皇帝旨意而作,就是要将始皇帝的丰功伟绩刻在石上,永世流传。”

  那日舞剑,你最后一招应是刀法。今日我们聊聊碑刻、篆刻。

  碑刻、篆刻源于书法,又跟书法有很大不同。

  一副字倘若用于刻碑,书者在书写时,就要想到石头的质感和刻工的手法。不仅要想到笔墨浓淡,还要想到石屑的飞扬。

  而刻工,也要对书者的风格特点了如指掌

  这是大唐书法的另一个分支——金石之学。

  我们赞叹一个人的字具有金石感,就是从他的笔画间看到了刀刻的力度。笔锋的力量可以传递给刻刀,刻刀的力度也可以印刻出笔锋。

  如果说,书法让文字有了灵魂,那么,坚硬的刻石,就让文字有了骨骼和筋肉。”

  石头再坚硬也比不上刻刀的锋利,刀刃凌厉的进攻,破解了石头顽强的防守。

  比刀刃更锐利的,是柔软顺滑的毛笔。笔锋笔锋,笔的刀锋。

  正所谓,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刚!”

  白复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自己从吴道子画作中悟出来的功夫吗?


  (https://www.lewen99.com/lw/22946/68393523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www.lewen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