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 > 清穿之幼清 > 第101章 农具

第101章 农具


  云家抄家下狱后整个三泊县的天都蓝了不少。

  其实不止三泊县的天“蓝”了,整个云南的天都“蓝”了不少。

  而此时,京城的天却是飘起了白,正值冬天,马上就要过年了,京城下起了大雪。

  今年的大雪来的格外的晚一些,绛雪轩的院子里仍旧跟去年一样,多了一个雪人。

  这一年康熙没有召幸后宫任何人,后宫众人对此渐渐习以为常,但是仍旧不能接受。

  可没人能改变康熙的想法。

  “万岁爷,慈宁宫昨个请了太医。”

  “怎么回事?”

  临近年关,马上就要封笔了,他忙得很,有几日没去慈宁宫请安了。

  “太医说是老毛病了。”

  叹了口气,康熙放下手中的折子:“摆驾慈宁宫。”

  “嗻”

  慈宁宫,太皇太后一脸病容躺在床榻上,看到康熙过来了,开口:“皇帝怎么来了?”

  “皇玛嬷身体不适,孙儿如何能安心。”

  太皇太后摆摆手,宽慰道:“都是老毛病了,没什么大碍。”

  话虽如此,但是康熙和太皇太后都心知肚明这病情不太好。

  太医自然不会瞒着康熙,太皇太后则是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

  两人说了会话,太皇太后才道:“后宫空虚,皇帝还是要给太子添些弟弟妹妹才好。”

  眼看着自己身体不太好,太皇太后也忍不住多说几句,这一年来康熙并未召幸后宫任何人,也没碰跟前的宫女,她不由得也有些急了。

  对于这个问题,康熙也有些尴尬。

  修身养性一年多来,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熬。

  偶尔看到跟幼清有关的事务才会有一些欲望,至于寻常时候,他并没有,慢慢的他也就不急了。

  没有女人,康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前朝上,这一年来,朝堂上的人可谓是战战兢兢,算是最不好过的一年。

  康熙淡淡道:“皇玛嬷说的是,只是这事急不得,以后再说吧。”

  这话虽然没有拒绝,但是太皇太后知道,他怕会我行我素。

  好在他不缺儿子,她也就没那么担心了。

  从太皇太后宫里出来,康熙继续办差,这个时候去云南的暗卫回来了。

  “朕让你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回万岁爷,奴才无能,还请万岁爷恕罪。”

  康熙瞧着下面跪着的人,没说话,这个暗卫是他手底下一等暗卫,身手,脑子,都是上乘,他都查不出名堂来,看来云南那边还真是“藏龙卧虎”啊!

  “回去领罚,继续盯着云南那边,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

  “是。”

  眼瞅着又要过年了,这一年又要过去了。

  今年幼清并没有在桃花村过年,而是在梧桐花苑过得年,年前半个月梧桐花苑几乎就没什么人过来了,毕竟进了腊月,家家户户,无论家贫还是家富,都要准备年货。

  准备起来麻烦琐碎,也就没什么时间出来。

  梧桐花苑上上下下也有快一百来人了,那么多人,自然也要开始准备过年了。

  梧桐花苑不缺好厨子,过年前后几天,大家吃在一起,说不出热闹喜庆,幼清头一回感受到这么热闹的新年。

  去年桃花村的年过得也不错,但是去年桃花村还没有正式的“名分”,高兴是真的,但是热闹还真比不上今年的。

  热热闹闹过大年,过完年,出了正月,梧桐花苑的生意就开始好起来了,没了云家,梧桐花苑在三泊县的生意那是独一份的好,还没人捣乱,这业绩上的数额一天比一天让人看着高兴。

  大掌柜江柏青看着账本,不禁乐开了花,一旁打下手的账房先生瞧见了,忍不住道:“大掌柜这是笑什么呢!”

  大掌柜乐呵道:“去干你的活,管我笑什么呢。”

  账房先生“嘿嘿”笑着进了账房。

  梧桐花苑生意好,从上到下都开心。

  不仅梧桐花苑上下高兴,今年整个三泊县的百姓都很开心。

  他们这边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去年秋天收了水稻,耕地施肥,种下了小麦,过了一个冬天,小麦长势喜人,要是没什么意外,过几个月后夏天收麦子定然能大丰收。

  “大人,梧桐花苑的东家派人送了一些农具过来,您要不要现在就看看。”

  沈佳岸闻言一愣,他虽然心里记挂着三泊县的百姓,但是到底个书生,没真正下过地,他知道好肥料能增产,但是对农具这方面却没怎么注意过。

  不过好的农具能够加快耕种和收割速度这个常识他还是知道的,听倒是幼清送来的,他放下手中的笔,跟着过来的人过看新农具去了。

  农具放在衙门的院子里,每样幼清给送了两个过来,种类丰富,有犁地耕种的,有播种的,有一些更加省力的镰刀,甚至还有一下简易的手摇打谷机……

  送工具的人幼清特意交代了这些农具的用法,一一演示给沈佳岸看,沈佳岸这方面经验比较少,不过一旁的人有人种过地,给他解释了这些农具能够起到的作用。

  用之前传统方法来耕种播种收获需要多长时间,用新农具耕种播种收获需要多长时间。

  两厢一对比,沈佳岸也就品出了这些农具的大作用。

  甚至他想的更加深远一些。

  这些农具可不仅仅可以他们三泊县可以用,三泊县以外的其它县城也可以用,甚至其它省份,这要是推广至全国上下,不说这份功劳志在千秋,但也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功绩来。

  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几二十载,为的就是功成名就,再甚者就是流芳百世。

  这要能在史书上留下点痕迹,怎么着都值了。

  这般想着,沈佳岸越发重视起了这些农具,随即他便派人去了打铁铺,让人把这些农具打了一批出来,然后拿去家里的庄子里让庄子里的农夫使用。

  他亲自盯着,记录下新农具的效果,确定新农具确实能够提升农耕速度,沈佳岸开始大里宣传起了这些农具。

  不过这期间也不是没遇到问题,就是铁不够。

  三泊县内本就什么铁矿,可农具真要大批量投入使用,所需要的铁肯定不少。

  在古代,铁属于管制品,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有人私下制作兵器造反。

  没办法,沈佳岸只能往上报。

  新农具确实是好东西,放着好东西让它蒙尘,沈佳岸不忍,也不愿。

  所以沈佳岸便将农具报给了他的上级昆阳州知州罗云毅,这位罗大人算起来年纪不大,跟沈佳岸没差几岁。

  他当官多年,见到这个农具一开始不以为意,但是听了沈佳岸说的作用,心里重视起来了。

  只是他也就是个知州,算不得什么,铁矿方面他也没权利动,只能继续往上报。

  


  (https://www.lewen99.com/lw/23288/66875267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www.lewen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