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第259章
朱标让李贞去查探文艺复兴的事,当然不是羡慕文艺复兴的先进思想,要去搜罗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才。
这里先阐明一下文艺复兴的定义。
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旧秩序,特别是宗教对人的思想禁锢,所依托“复兴古罗马艺术和思想”,所推行的新文化运动。
朱标对文艺复兴各个时间点了解不多,但对其中人物和思想略有了解。
没办法,他要做生意。
有一部分生意人喜欢拿着儒学装逼,有一部分生意人更崇尚西方的思想。
如果和西方人做生意,那和对方吹嘘一下文艺复兴,恭维一下对方的先进思想,是拉近关系的捷径之一。
赚钱,不寒碜。
文艺复兴对在西方历史进程中有很高的地位,那么在世界中,特别是在华夏,真的如“公认”的那样重要吗?
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们的思想都是抨击宗教,希望政教分离。
除了这个最重要的思想,他们还提倡创作应该更贴近现实,描述当时社会现象,将当时普遍以宗教题材的创作,回归人的创作。
这就是以人为本。
这些思想在西方很先进,在东方……政教分离、创作贴近生活、重视百姓“以人为本”,很新鲜吗?
许多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候,就被反复提起了。
文艺复兴对西方最大的贡献,是将他们的人才从宗教中脱离,以需求民族和国家的强盛。
而欧洲是一盘散沙,每个王国国土面积都不大。只靠内部循环,他们难以变得比周围国家更强大,所以就推行了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产生的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的同时,更促进了军工的发展。而新兴的资本主义为了掠夺更多资源和市场,对军工需求更加强烈。
翻开近现代科学史,数学、物理、化学等发展,最初都是为了军工和航海服务。
文艺复兴促成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大航海时代让军工迅速发展,催生了近现代科学研究的大爆发。所以对西方来说,文艺复兴确实是一个值得骄傲的重要历史事件。
以后世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历史来说,文艺复兴的重要性也自然毋庸置疑。
文艺复兴造成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后促成了科学大发展,确实引人羡慕。但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本身,对华夏而言,“不过如此”,可以研究,没必要将其看得多神圣,更不能去模仿。
从思想上来说,文艺复兴的思想甚至可以说是西方人补上了宗教统治时期漏掉的课。而这些课,华夏一直是高分。
别人的思想是别人的,别人的路也是别人的。华夏有自己的思想,只能走自己的路。
现在西方还没有完成文艺复兴的思想积累,科学人才也还没有涌现。朱标派大明的人前往西方,除了开拓海外市场之外,就只是学习一些先进“技艺”,而不是科学。
大明虽然很强大,华夏文明虽然很辉煌,但外面的文明总有璀璨的地方,可以让大明取长补短。
比如东大陆的新作物。
朱标派出商队的时候,一直有意识地搜集海外的消息,搜罗海外的匠人。
但他还没有在海外驻派常驻人员。因为西方的黑死病瘟疫一直快到朱标出生时才结束。他派去的商队回来道,疫情已经停止蔓延,西方的社会的恢复还未结束。各地不仅经济未恢复,还有零散黑死病出现。
没有抗生素的时候,朱标不会让手下人冒险。所以他的商队只在岸边停留,在港口搜集信息,交易货物,没有深入西方大陆。
如今快二十年过去,西方黑死病中遗留的病人已经全死光了,社会“更新换代”,朱标也知道了自己和亲爹的真实身份,这才着手准备派大明的官方人员与西方建交,以开辟更多的市场。
朱标知道与西方增进交流后,大明这些先进的东西一定会流入西方,就像是古老的四大发明一样。
就如同西方科技大爆发,会间接性促进当时已经陈腐的大清国接受一些新东西,这个时空,大明先进的科技和思想也会流入西方,促进西方发展。
然后,全球近现代化,肯定会提前到来。
朱标曾经想过,要不要自私一点。
但他的理智告诉他,文化和科技的传播虽然可以卡住关键的地方,但不可能完全禁止。哪怕闭关锁国也不行。
历史的车轮总会滚滚向前,碾碎一切螳臂当车的不自量力者。
朱标和朱元璋,以及朱元璋的老哥们、大先生们商量之后,大家一致决定,大明既然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为何要惧怕后来者?
只要我奔跑永不停歇,后来者永远会被大明甩在身后!
我华夏从古至今都具有万国来朝,万国来学的气度,从来不敝帚自珍。因为古老的先贤们不仅相信,我华夏中国乃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文明和民族,还有着教化全天下的宏愿。
我华夏居中,其他东西南北蛮夷,皆可接受教化,褪去蛮夷兽皮,成为文明。
就是这么无私,就是这么自信。
所以,他们在得知西方因黑死病蔓延,和穆||斯||林国家西进吞并欧洲,西方将要开启文艺复兴之后,就十分兴奋。
这文艺复兴,总该需要一个“思想核心”吧?
他们听了另一个世界未来的事后,对西方掌握话语权耿耿于怀。
我大明、我华夏中国要掌握世界话语权,西方的文艺复兴,岂不是一个绝好的契机?
周边小国凑的万国来朝算什么?整个地球所有国家的万国来朝,才是真正的万国来朝!
就像是古时中原佛教徒要去天竺取真经一样,全世界想要向前迈进的国度和民族,都应该来大明取真经!
大明要真正的远迈盛唐,就自此刻起!
李贞这次搜集资料,就是为了大明的影响力真正走向全世界而奠基。
首先,他要搜集现在西方各个王国政治势力构成,让大明好与其缔结友好关系,进行官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其次,他要查探文艺复兴运动的现状,寻找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好让大明邀请他们来大明进行交流学习;
第三点,也是朱标个人最在乎的一点。
西方曾经有璀璨的古罗马、古希腊文明。但古罗马和古希腊文明曾经存在的土地上,已经被蛮族掠夺。
无论是曾经的十字军东征,还是后来的突厥化的游牧民族西进,他们都只对财富和土地感兴趣,对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文明遗产不屑一顾。
这时候的意大利,其实是一个松散的城邦联合体,拥有不少独立的小王国。
依托于对东方的贸易,以及狭长半岛的独特地理优势。这时候的意大利是西方难得的“净土”。东罗马帝国的贵族和学者不断逃往意大利,带来了蛮族们不屑一顾的古罗马文化遗产,与当地的古希腊文化遗产相融合。
这才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所需要的土壤。
朱标看中的,就是这些古罗马的遗产。
比起松散的意大利,显然强大的大明更适合替古老的邻居保留这些遗物。
就像是曾经的大汉和“大秦”隔着一大块大陆相望,靠着自己的想象在各自的史书中疯狂吹嘘对方一样。只有同样古老的文明,才懂得如何保存另一个古老文明的遗泽。
朱标想要建立一座大大的世界博物馆,用最先进的技术替那些即将消失的古老文明,留下一些在这个世界来过的痕迹。
大明的博物馆,绝对不会把别人的文物无保护的钉在墙上当壁画,而是真的很用心地保护它们。
如果有朝一日,那些古老文明的后裔建立了新的国家,以我华夏中国的气度,肯定很乐意在他国开办展览,或者与对方手中华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做交换。
现在西方蛮族并不明白历史的重要性。大明替他们保留历史,这是一个古老文明对后来者的怜惜和照顾。
至于在历史研究领域的话语权……朱标是那么小气的人吗?他不在乎这个,一点都不在乎。
李贞写了一箱子的报告,让朱标和朱元璋慢慢看。
他也捡了一些重要的说,比如现在意大利半岛上确实出现了复兴古罗马文明艺术的思潮,他已经接触了一些从东罗马帝国逃来的学者。
这些学者都知道东方有个强大而古老的文明的,马可波罗的那篇充满着哈喇子的游记也让他们对东方心生向往。
但大明的官方人员还未正式在西方亮相,他们不敢轻易相信东方商人的话,带着全部身家来东方朝拜。
不过他们都与李贞建立了私下的良好关系,赠送给了李贞许多古罗马带有文字和绘画的古董。
朱标沉思了许久,失笑道:“千金买马骨,要让中国成为真正的中国,不能一点钱都不给。历代帝王都喜欢建奇观来彰显自己统治的伟大,大明只提前造一个博物馆,已经算省钱了。”
李贞问道:“标儿,博物馆建到南京还是北京?”
朱标想了许久,缓缓吐出两个字:“长安。”
……
因宋朝未能完成统一,北宋时,长安变成了边陲,北宋朝廷不可能投入许多资源,所以长安人口逐渐凋零。
南宋时,长安被金国所得。
自元朝起,长安改名叫“奉元”,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元朝对长安的态度。长安经济一直没有恢复,还因为元朝连年内乱更加荒废,最惨时人口只余不到十万。
大明建国后,朱元璋将奉元改名为西安,曾想重建西安都城,甚至有迁都的想法。
但因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海运的发展、南方的开发,长安已经承担不起政治中心的重任。
现在大明以南京控制长江以南,以北京控制北方大块原本属于游牧民族的土地。靠着皇帝和太子两边镇守,以及海运、大运河的交通便利,在这个通讯和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勉强控制住了全国经济和政治最核心的地区。
南北两京制,对如今的大明而言,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但汉唐是这个时代的人心中一个难解的情结。朱标听多了自家爹的絮絮叨叨,也想着怎么增加一下长安的地位。
经济和政治都不行,那文化呢?
既然长安如今难以承担大明经济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也代表着它的城池更新会滞怠。
那么,将长安打造成一座仿汉唐的城池,把世界第一座博物馆放在长安,以后让长安成为世界历史研究中心,不仅能保持长安的特殊地位,也能为后世的长安增加一条重要的经济收入——旅游收入。
朱标这一决定,得到了有汉唐长安情节的所有人的同意。
只是朱标自己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长安处于地震活跃带上,如果遭遇大地震,博物馆的藏品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朱标道,“所以在建造博物馆的时候,抗震的需求一定要大于美观。我建议展览柜和储藏柜都用钢铁制造,焊死在地面上。房屋都用木质结构,就算砸下来,也不会砸坏铁柜子。”
朱元璋拍着胸脯道:“让工匠去想!大明现在有钱!”
朱标嘴角微抽。大明也不是很有钱……罢了,修建一座博物馆的钱还是有。
“北京和南京之间有大运河,不急需铁路。第二条铁路就往长安修吧,再把西安的名字改回长安。正哥就驻扎在长安,他就能每年回家了。”朱标道。
众人都很无奈。他们怀疑,朱标这么积极得开发长安,和汉唐情结无关,就是想念朱文正了。
朱标当然不会承认这件事。
他肯定也是有汉唐情结,才会不顾经济得失,先给予长安好处啊。正哥是顺带的。
朱文正得到朱标的信后,龇牙咧嘴笑了大半日。
他没想到,标儿居然会如此想念他。这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吗?
朱文正乐完之后,就召集城中士绅,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虽然长安恢复不到汉唐的时候,至少也比宋元时期的边陲小镇好。咱们长安曾经辉煌过,总不能一直荒废下去。”朱文正现在已经很会说话了,“我想你们也不希望自己曾经那么辉煌的家乡继续当一个边陲小镇。本王和太子会向朝廷争取,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长安的人心有多齐了。”
朱文正扫视了众人一眼,道:“毕竟你们也知道,长安现在对大明就是鸡肋。大明已经开辟了向西方的海上商路,如果只从利益出发,大明没必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长安城的建设。”
朱文正这一席话,让在场士绅全都失眠了。
人皆自私,不肯轻易出钱出力,替朝廷修建基础设施。
但这个时代的人又安土重迁,对家乡特别看重。
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繁荣?何况长安曾经是整个华夏文明近千年的中心,这样厚重的荣耀,让如今的边陲小镇西安显得更加落寞。
长安许多人都对宋朝抱有恨意。如果不是宋朝没用,他们怎么会成为边陲?又怎么会有“奉元”这个耻辱的名字?
奉元,虽然原义是“遵奉天道”。但元朝给长安改这个名字,鬼都不信这是用“遵奉天道”的原义,而不是字面意思!
长安变成了西安,老长安人们心里舒坦了不少。
重回不了整个华夏的政治经济中心,能成为国家西方的重要城池,他们也算心安,能和祖先道一声有好消息了。
现在燕王告诉他们,西安还能成为长安。
即使不是都城,也不是经济最繁荣的城池,但长安可以凭借其厚重的历史,依托大明强大的世界影响力……
长安将承载整个世界的历史。
(https://www.lewen99.com/lw/29910/749814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www.lewen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