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推荐阅读:萌宝打赏千万,财爸求我当阔太太 马拉 未闻风雪 乾坤造化:万物同流,生生不息 八零女配:拯救反派太撩太宠 心妖师 黄青白的奇妙冒险 穿越乱世,带着系统去逃荒 网游:开局觉醒本源天赋 穿成侯门嫡女,我创飞满府恶人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
他生于公元181年,逝于234年,是历史上着名的智慧象征。
以其深邃的策略、无双的智谋和忠诚的品德而闻名后世。
一 生平概述
1 早年教育与隐居
诸葛亮出身于一个士族家庭,父亲诸葛珪早逝后,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当时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兄弟辗转各地,最终投靠荆州牧刘表。
诸葛亮自幼好学,尤其酷爱兵法、天文、地理和古籍研究。
在荆州期间,他选择隐居于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
自比为古代贤臣管仲、乐毅,过着耕读结合的生活。
在隆中,诸葛亮不仅研习经史,还广泛结交当地名士,如司马徽、庞德公等人。
通过他们了解天下大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见解。
2 三顾茅庐与《隆中对》
刘备在屡遭挫折后,听闻诸葛亮之名,三次亲至隆中拜访,最终得见。
在这次历史性的会面中,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着名的《隆中对》。
分析了当前的天下形势,指出曹操势力强大,不可与之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可为援而不可图;
而荆州、益州地理位置优越,若能占据,则可成三足鼎立之势,进而等待时机,北伐中原,复兴汉室。
这一战略规划深得刘备赏识,自此诸葛亮正式出山辅佐刘备,开始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
3 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首先协助其巩固了与孙权的联盟,共同抗曹。
在赤壁之战中,虽然直接指挥战斗的是周瑜,但诸葛亮在促成孙刘联军和稳定后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后,他辅佐刘备夺取荆州、益州,逐步实现了《隆中对》的战略布局。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总领朝政。
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国力、稳定社会的政策。
包括减轻赋税、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提倡节俭等,使蜀汉逐渐成为西南地区的强国。
4 托孤与北伐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并言:“汝可取而代之。”诸葛亮涕泣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此后,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实际掌舵者,一面继续治理国家,一面筹备北伐,以实现先主恢复汉室的遗志。
他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一些胜利,如收服姜维、攻占武都、阴平,但总体未能改变与曹魏的力量对比。
北伐过程中,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改良连弩等,体现了他在军事技术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创新。
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蜀汉的兴盛与统一事业,他以严明的纪律、公正无私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然而,长期的劳累和对国家事务的操劳严重损耗了他的健康。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北伐大业,留下遗命要求葬于定军山,以俭朴之礼安葬,不得厚葬。
诸葛亮的逝世,标志着蜀汉一个时代的结束,也使得北伐大计难以继续。
二 主要功绩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军事策略以及对文化的贡献,留下了诸多不朽的功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概述其主要功绩:
1 政治治理与制度建设
① 《隆中对》战略规划:
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提出的《隆中对》,为刘备集团指明了发展方向。
确立了“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的战略目标。
为蜀汉的建立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 法制建设:
诸葛亮重视法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如《蜀科》,强调法治与教化并重。
确保了蜀汉内部的稳定,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和谐。
③ 经济发展:
他推行屯田制,鼓励农耕,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如整治都江堰。
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蜀汉的经济实力,为其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④ 民族融合:
在南征过程中,诸葛亮采取怀柔政策,成功平定了南中叛乱。
通过任用当地豪强、推广汉文化,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稳定了蜀汉的南部边疆。
2 军事成就
① 北伐战争:
尽管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亲自指挥的五次北伐,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通过这些战役,蜀汉军队在局部战场取得了不少胜利,有效牵制了曹魏的军事力量,保卫了蜀汉的安全。
② 军事创新:
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用于运输物资,改良了连弩提高远程攻击力。
这些军事技术的创新,提升了蜀军的战斗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3 文化与教育
① 人才培养与选拔:
诸葛亮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倡导“用人唯才”。
提拔了大量有才能的官员,如蒋琬、费祎、姜维等,为蜀汉政权输送了新鲜血液。
② 文学贡献:
他的《出师表》是古代文学的瑰宝。
体现了对国家的深情与责任,以及对君主的忠诚与期望,成为后世学习的范本。
③ 科技与教育:
除了军事技术,诸葛亮还推动了科学和教育的发展,鼓励学术研究,为蜀汉培养了一大批文武兼备的人才。
4 道德风范与精神遗产
① 廉洁奉公:
诸葛亮以身作则,生活简朴,不谋私利,树立了清廉正直的官僚形象,成为后世官员的道德典范。
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一生勤勉,至死方休,体现了对国家、对理想的全心全意奉献。
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忠诚与奉献的重要象征。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功绩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军事胜利和政治改革上,更在于他所塑造的治国理念、道德标准以及对后世文化的深远影响。
他是一位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于一身的历史伟人,其智慧与人格魅力跨越时空,至今仍被人们所景仰和学习。
三 历史评价
诸葛亮被誉为“智圣”。
从古至今,对诸葛亮的评价多维度且复杂。
既赞誉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道德风范,也不乏对其战略选择和北伐未竟的反思。
1 古代评价
正面评价
① 《三国志》:
作为官方史书,陈寿对诸葛亮给予了高度评价。
称其“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陈寿强调诸葛亮在内政上的清明、军事上的审慎以及对君主的忠诚。
将其比作古代贤相管仲、萧何。
② 唐宋诗词:
唐代杜甫有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宋代陆游也赞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些诗词表达了对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高度赞扬,尤其是《出师表》被视为忠臣楷模的代表作。
③ 民间传说与戏曲:
诸葛亮在民间传说和戏曲中被神化。
如《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几乎成了智慧的化身,呼风唤雨、料事如神。
反映了民众对理想化英雄的向往。
反思性评价
部分史家:
也有史家如明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诸葛亮连年北伐,耗尽蜀汉国力。
认为“孔明之误,在于不知魏之不可猝胜,而欲以偏弱之蜀,力敌大魏,虽竭智能,终归无效”。
2 近现代评价
① 政治家视角:
近现代政治家常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角度评价诸葛亮。
认为其虽未能实现统一,但维护了西南地区的稳定,为后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对于法制的重视和人才的培养机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② 学者研究:
现代学者从更多元的角度分析诸葛亮。
不仅关注其政治、军事成就,还深入探讨其哲学思想、文学贡献和科技发明。
如对《隆中对》的战略分析,对木牛流马等科技发明的考古复原,以及对其教育理念的研究。
③ 文化影响:
在文化层面,诸葛亮已成为忠诚、智慧、勤奋的代名词。
其故事和形象广泛出现在各类文学、影视作品中,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总结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历史评价是复杂而多元的。
正面评价主要聚焦于他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忠诚品德以及对后世文化的贡献;
而反思性评价则更多地集中在北伐战略的选择及其对蜀汉国力的影响。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现代,诸葛亮始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亮点。
其一生的功过是非,成为了后人不断探讨和借鉴的宝贵资源。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的形象超越了个体,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智慧、忠诚和牺牲精神的崇敬与追求。
四 结语
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与忠诚的传奇,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
诸葛亮名言 :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类似于上一句,更加强调了内心平静与远离世俗纷扰对于个人修养和成功的重要性。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出自《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无限忠诚和奉献精神。
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直至生命终结。
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同样出自《诫子书》,提倡通过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节俭来提升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4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
这是诸葛亮在军事指挥上的智慧体现。
提醒将领不可骄傲自满,以免失去人心,最终导致失败。
5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不学习的人即使活着,也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
(https://www.lewen99.com/lw/42710/6538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www.lewen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