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 > 庆余年小说全本免费阅读 > 第五卷京华江南 第七章 马车上的天下,皇宫中的豆苗

第五卷京华江南 第七章 马车上的天下,皇宫中的豆苗


  第七章 马车上的天下,皇宫中的豆苗

  众臣略带古怪面色从范闲的身边走过,退出了太极殿,而范闲此时心中也稍有些不安,他知道呆会儿御前对话的格局是什么,就算自己是监察院的提司,身处其中,只怕也会显得格外突兀,自己的资历年纪终究是太浅了些——但事已至此,他也只好坦然而应,略带一丝小意地跟在几位老大臣的身后,随着太监往殿后转去。

  三转二回,并没行得多远,便来到了一间偏殿之中,顶上隔着,所以空间显得并不如何阔大,左手边一大排齐人高的偏纹衡木架,架上摆的全是书籍。范闲暗中打量四周布置,知道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御书房,唇角笑意一泛即逝,大约是心中想到了前世常看的辫子戏。

  皇帝此时已在宦官的服侍下脱了龙袍,换了件天洗蓝的便衫,腰间系着一条玉带,看上去倒是休闲。皇帝斜倚在矮榻之上,伸手将茶碗搁在几上,很随便地挥了挥手,太监们赶紧端了七个织锦面的圆凳子进了屋。七位老大臣俯身谢恩,便很自然地落了座。

  太子与大皇子很规矩地站在皇帝所处矮榻的旁边,虽没有一个座位,但看二人脸上的神情,便知道这是向来的规矩。

  只是此间向来只预了七个凳子,今天却偏偏多了位年轻官员,这御书房的太监可能是没有见过范闲,所以也有些为难,不知道只是传进来备问的下级官僚,还是旁的什么尊贵人物。

  众人皆坐,范闲独立,顿时将他显了出来,父亲范尚书却是眼观鼻,鼻观心。根本没有向他望一眼,范闲不由自嘲地笑了笑,将自己本就不显眼的位置再往后挪了挪。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却落在了太子眼中,太子向着他微微一笑,范闲只敢以目光回意,却不经意间瞧见大皇子在陛下的身后竟是打了个小小的呵欠,估计这位皇子昨儿个刚刚回京。不知道喝了多少地酒,今天只怕是乏极了。

  除了流晶河畔茶馆初逢那日,今天,是范闲离皇帝最近的一次,近的似乎触手可及,他忍不住微微抬头,用极快的速度扫了一眼,却不敢盯着对方看。毕竟对方是皇帝老子。清朝虽然出了个叫慕天颜的官员,但真对着天颜,想来没有谁敢像看美女一样地放肆欣赏。

  但就是这极快速的一瞥,范闲看清了对方的容貌,却险些被那双回视过的目光震慑住了心神!

  皇帝看了他一眼。没有计较他地直视,范闲面露侥幸,心中却是根本毫无畏惧。过了一会儿,正在兴庆宫带着小皇子读书的二皇子。也被太监请了过来,他进御书房的时候,手中还牵着小皇子的手。看着这兄弟和睦的一幕,皇帝微微点头,似乎比较满意,太子脸上带着微笑,却不知道心里骂了多少句脏话。

  “给范闲端个座位来。”待四位皇子齐齐站到矮榻旁边后,皇帝似乎才发现范闲站着的。随意吩咐了一句。

  范闲微惊应道:“臣不敢。”以他的品级,进御书房已属破例,这四位皇子还站着的,他如何敢坐?六位老大臣听着陛下给这年轻小家伙赐座,也觉得臀下有些发痒,动了一动,扭了一扭,咳了一咳。明显是有些不满意。心想自己在朝中少说也熬了二十年,才在圣上面前有了个位置。你这范家小子,居然初入御书房就能有座位!

  太子看了大臣们一眼,对着皇帝恭敬说道:“父皇,范闲年轻,身子骨不比几位老大臣,看他惶恐模样,还是站着吧。”

  这话说地极中正平和,不论是几位老大臣还是范闲,都心生谢意。

  此时大皇子又多了句嘴,说道:“记得当年父皇让我们兄弟几个听诸位大人商议国是,必须得站着,是因为儿臣等日后要辅佐太子殿下治国平天下,既是听课,那学生便得有学生的模样……”他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却已经明白了,你范闲年纪轻轻,初涉官场,有何政绩,何德何能让我们几个皇子来把你当老师一样看待。

  几位老大臣也捋须摇头——这座位看似寻常,但里面隐着的含义却非同小可,他们敢保证,今次御书房中,范闲如果真的有了座位,不出三刻,这消息便会传遍京都上下。

  范闲正准备顺水推舟,辞谢陛下,不料却看着皇帝投来的那道淡然眼光,心头微凛,竟是将话又咽了回去。

  皇帝看了众臣子一眼,又看了看自己那个虽然直爽,但性情却显急燥了些地大儿子,说道:“范闲他自然是当不起这个座位……不过今日他却必须得坐,不为酬其劳,只为赏其功。”

  众人不解何意,但圣上既然开口,御书房内自然一片安静。皇帝望着自己的几个儿子柔声说道:“你们若是也能把庄墨韩家的一车书拉回来,朕也让你们坐!”

  众人默然,心知肚明这车马代表着什么,虽然还是觉得这位皇帝陛下在文道虚名上有些偏执,却也不好如何反驳。

  皇帝知道众人在想什么,冷冷说道:“不要以为这只是读书人的事儿,什么是读书人,你们这些臣子都是读书人。文治武功,这武功之道朕不缺,缺地便是文治上的东西……一统天下疆土容易,一统天下人心却是难中之难,不从这上面下功夫,单靠刀利马快是不成的。”

  大皇子的脸上明显露出了不赞同的神色,但父亲没有说完,自然不敢多嘴。

  听着皇帝继续悠悠说道:“马上可夺天下,却不可马上治天下。文学之道看似虚无缥缈,但却涉及天下士子之心,想当年朕三次北伐,生生将那魏氏打成一团乱泥。谁能想到战家竟能趁乱而起,不过数年的功夫,便拢聚了一大批人才,这才有了如今的北齐朝廷,阻了咱们的马蹄北上……他们靠地是什么?靠的就是他们在天下士子心目当中地正统地位!天下正朔?这还不是读书人整出来的事情……舒芜,颜行书!你们是庆国大臣,但当年却是在北魏参加的科举,这是为何?”

  舒大学士与颜尚书赶紧站起身来。惶恐不安。

  皇帝摇摇手说道:“天下士子皆如此,如今还有这等陋风,朕不怪尔等,尔等也莫要自疑。朕只是想告诉你们,天下正朔、士子归心会带来许多好处,各郡路多得良材贤吏,便在言论上也会占些便宜。”他望向大儿子冷冷说道:“朕知道你在想什么,但如果出兵之时。能少些抵抗,能让你治下将卒少死几个,难道你不愿意?”

  大皇子默然无语。

  皇帝又冷冷说道:“一马车的旧书,能为朕多招揽些周游于天下的士子,能为朕惜存无数将士的性命。朕赏范闲这个座,又有何不可?”

  众人总觉得有些古怪,似乎陛下是在刻意向天下示宠,而且为什么范尚书没有出来代子辞座?不过整个庆国便是生于战火之中。国民们对于一统天下有压倒一切地狂热与使命感,陛下既然将范闲此次出使带回来地书,与一统天下地大势联系在一起,谁还敢多说什么,纷纷起身连道圣上英明。

  马车与天下能有什么直接地关系?范闲谢过陛下赐座,满脸平静,不骄不燥稳坐如山,心里却在苦笑着。不明白这位皇帝老子为什么非要将自己搁在火笼上面蒸烤。

  红色的绒布拉开,露出里面那张阔大的地图上,地图已经重新改制过了,庆国黄色的疆土正在不停地向着东北方延伸,而她的身下身后除了那些荒原胡地之外,已经尽归己身。庆国疆土延伸的势头十分迅猛,东北方的北齐虽然看上去依然是个庞然大物,但在庆国这头野兽地面前。却显得有些臃肿不堪。北齐虽然也是新兴之国。但却不止继承了当年大魏的大片疆土,同时也继承了大魏已然露出腐配味的官僚机构与风气。

  范闲看着那张地图。听着不停传入耳中的讨论之声,身处庆国的权力中心,才第一次感受到庆国强悍地行事风格与狂野的企图心,不免在心头叹了一声,北方那朝廷毕竟犹有实力,再看海棠与那位皇帝陛下的念头,这天下战乱一起,这天下黎民不免又要遭秧,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复过来。

  他虽不是悲天悯人的和平主义者,但对于战争这种事情,实在是兴趣乏乏。

  皇帝此时正在与几位大臣商议国务要事,间或听到几句大江堤防之事,又议及年入还有那些小诸侯国地岁贡问题,这些事情范闲一概不知,自然也不会插嘴,就算他心中有想法,此时坐在“老虎凳”上,也不会多发一言。

  众人有意无意间,就将他遗忘了在御书房的一角,所以他才有闲暇心思,看着那张明显经过改良后的地图,不停地发呆,做着墨氏门徒的叹息。

  忽然间,一个词蹦入了他的耳朵里——内库!他眉头微皱,心头渐生警惕,皇帝将自己留了下来,果然不是给个凳子,赏个脸面这般简单。

  “诸位卿家都知道,内库虽然名为内库,但却牵连着诸多要害。”皇帝恨声说道:“这些年内库搞的何其难堪,新历三年的时候,疏浚南方河道,又遇北方降寒,朕下旨内库向国库调银,哪里知道……广惠库竟然连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广惠库是内库十库中专司贮存钱钞的库司,金银却应该是放在承运库中,皇帝生地这个气似乎是生错了对象。但不论怎么说,承运库与广惠库都是长公主与户部方面共同协理,虽然这十年里,户部根本不敢说半句话,户部尚书范建还是赶紧站起身来请罪。

  皇帝挥挥手。根本不正眼看他,继续说道:“新政无疾而终,但朕决意在内库上做做文章,不求回复十几年前的盛况,但至少每年也要给朝廷挣些银子回来。”

  他说话的声音并不高,语气也并不如何激烈,但内里蕴含着的威势,却让诸人不敢言语:“皇妹回了信阳。总归要个拢头的大臣来做这件事情,你们有什么好人选,报与朕听听。”

  御书房内这几位大臣与皇子都知道,这不过是个过场,京都里早就知道,陛下属意的人选正是此时安静坐在后方地范闲,而陛下先前“借车发挥”,大力扶范闲上位。不外乎也是先给臣子们表个态,不要在呆会儿的内库主事人选上唱反调。

  但众人也知道其实内库地情形远没有皇帝所说地那般糟糕,每年由江南各坊输往北方的货物,少说也要为朝廷挣几百万两银子,如果不是内库那些非常隐秘地生意支撑着。庆国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四处拓边开土,一时间对于范家生出了隐隐嫉妒之心。

  不过既然陛下显得如此不满,想来日后不论谁接手内库,只怕每年都要头痛上缴的银钱数目。

  想到此节。众臣才将嫉恨地心思淡了些许,但纵是如此,也没有人愿意在此时提议范闲——这是脸面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内库再如何难打理,主事之人每年捞的油水不会少了去,这些大臣们每年也要从信阳方面获得极厚的打赏,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众臣不说。范建碍于身份,自然也不好提名自己的儿子,御书房内一时竟陷入了尴尬的沉默。皇帝没有说什么,只是拿起了茶杯,浅浅啜了一口,脸色如常,却没有人发现他眼中的寒意。

  “儿臣举荐……”

  “儿臣举荐……”

  御书房内众人一惊,这沉默竟是同时被两人打破。而且同时发话的二位。一位是太子,一位是二皇子。这状况可就精彩了。

  皇帝微微点头,说道:“说吧。”

  二皇子看了太子一眼,微微歉然一笑说道:“太子既然有好人选,臣洗耳恭听。”

  皇帝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

  太子见二皇子谦让,他身为东宫之主,将来庆国地皇帝,自然是当仁不让,对着父皇行了一礼,说道:“父皇,儿臣推荐范闲。”

  御书房里的人都清楚,东宫拉扯范闲不遗余力,更何况这种顺水人情自然是做得的。不料陛下却没有马上表态,反而问二皇子道:“你准备荐举何人?”

  二皇子微羞一笑,说道:“儿臣也是准备举荐……范闲,范大人。”

  御书房里依然安静着,皇帝却用意味深长的眼光扫了范闲一眼。范闲面色不变,准备起身应对,不料皇帝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淡淡说道:“既然你们兄弟二人都认为范闲可以,那就是他了,秋后便拟旨意,不用传谕各路郡州。”

  话题至此,便成定局,虽然这是年前范闲与林婉儿成婚之初,宫中就议定了的事情,但今天在御书房中提出通过,记录在册,自然不能再改。一想到范家父掌国库,子掌内库,众人地心中总会有些怪异的感觉,这等圣眷,这等荣宠,京中实在是再找不出第二家来,再看太子与二皇子都争着交纳范闲,便知道范家的地位在今后这些年里,恐怕只会往上,不会下堕,烈火烹油,不过如是!

  范建与范闲父子二人赶紧起身谢恩,连称惶恐。

  皇帝没有多在意他们,反而微笑问道:“既然定了,朕这才来问你兄弟二人,为何同时属意范闲?”

  太子略一思忖后笑着就道:“儿臣只是有个粗略的想法,范尚书大人为国理财,卓有成效,范闲既然是他家公子,想来在这方面也应该有些长才。”

  二皇子也笑着说道:“儿臣也是这般想法,再说内库多涉金银黄白之物,总需得一个洁身自好地大臣理事才是,儿臣妄言一句,如今官场之中,贪墨成风。虽然各路郡中也有出名的清官,但多在地方,小范大人才华横溢,世人皆知其乃文学高洁之士,由他理着内库,想来合适。”

  “噢?”皇帝面色不变,问道:“道理倒是勉强通的,可还有别的原因?”

  太子与二皇子互视一眼。都觉着有些摸不着头脑,莫非陛下是借机考较自己二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太子只好硬着头皮说道:“二哥说的极是,加上内库监察向来是监察院的分内之事,范大人既然是监察院提司,想来二司配合上,也会方便许多。”

  与二皇子一路进来地小皇子。已经枯站了许久,脚都有些酸了,加上可能也听不大明白这些白胡子大臣在和父亲说些什么,精神不免有些不济,恍惚之中。有些奇怪,嘻嘻笑着稚声稚语道:“太子哥哥,依你说的,这个范闲岂不是自己监察自己了?”

  他是个小孩子。所以说话可以放肆一些,旁人也只会以为是童真之语,但似乎是无心之语,却直指太子先前言语地错漏处。众大臣虽然不敢言语,太子却是面色微愠。

  好在二皇子此时也苦恼道:“父皇,儿臣实在也想不出来了。”

  皇帝没有责备太子一言一语,只是淡淡说道:“想不出来了?那为何先前你要保举他?”

  御书房内众人见圣上东一下西一下的,明明自己属意范闲。却偏要找两个儿子的麻烦,实在是觉得圣心难测,只好将嘴闭的紧紧的,生怕惹出什么祸事来。

  范闲身为当事人,更是觉得屁股下面的“老虎凳”不止扎人,更有些烫屁股。便在此时,二皇子略带一丝不安说道:“其实……还有一椿原因,是……因为儿臣……与范大人私交不错。”

  陛下安静地看着自己地二儿子。片刻之后。忽然笑了起来,笑声显得十分舒畅。说道:“千条万条,只此一条足矣……这内库是什么?便是皇室之库,既然要范闲来打理内库,他自然要与皇室足够亲近才行,范闲既然在太常寺做过,这一条亲近便已足够。”

  当然足够了,范闲怎么说也假假是个郡主驸马,怎么说,太子,二皇子也是常喊他妹夫。太子在一旁听着,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心想老二果然厉害,居然猜到了父皇想要的答案,自己怎么就慢了一些?

  由于大军初回,边界初定,所以今日地议事比往常显得久了些,竟是过了午饭地时辰。皇帝看了看天时,便吩咐太监们备膳,将诸大臣皇子留下来一起用膳。范闲今儿头一次吃御膳房弄出的东西,也没觉得哪里出奇,不过是些青菜鱼鸡之类,更让他舒服地是,与圣上一同用膳并不像自己想像中那般难受,吃饭前也不需要再次磕头。

  太子与二皇子先前的话语全都落在了他的耳朵里,知道自己是躲不了了,再看那位龙榻上地中年男子时,心里不禁多出了一丝警惕与寒意——皇帝的恩宠基于某个荒谬的事实,但他并不认为一个帝王,会拥有多少亲情这种难得的东西。

  范闲不是一个好控制的人,他是跪也跪得,忍也忍得,听也听得,但有什么事儿威胁到自身底线地时候,他会微笑着去摸自己的左小腿,跪不得,忍不得,听不得,只会去你妈的。

  太子与皇子们老老实实地侍候陛下用膳,然后去偏殿用饭。此时圣上与几位老臣正在闲聊,饭桌之上自然不谈国事,所以议论的尽是谁家井水沏茶极佳,某州西瓜大如巨石,如何如何,偶尔又会提到天下逸闻,自然不免提到庄墨韩辞世一事,众人地声音似乎都黯然起来,想来除了舒大学士与颜行书外,这些庆国的高官们甚至是陛下,启蒙之时也曾经背过庄大家的经策。

  总之这顿饭,吃的比范府的家宴还要轻松许多。范闲有些肚饿,也没有竖耳去听那边谈话,正挟了一筷子长长的上汤豆苗在往嘴里送,忽听着陛下指着他说道:“范闲,你过来。”

  范闲一怔放下筷子。有些依依不舍地瞥了一眼香喷喷的上汤豆苗,脸上堆出明朗笑容,快速走到了圣上的矮榻之旁,看着那张虽然清瘦却英气十足地脸颊,他的眸子里恰到好处地扮演出一丝激动与黯然,拱手行礼。

  老臣们不知道陛下喊他过来做什么,有些好奇地竖耳听着。陛下笑着看了他一眼,说道:“还记得那日在流晶河畔的茶馆里。朕曾经许了你什么?”

  范闲没有料到皇帝陛下竟然会在这些高官们的面前,将那次巧遇的事情说了出来,一笑应道:“臣那日不知是陛下,还与宫统领对了一掌,冒犯了圣驾,实在是罪该万死。”

  吏部尚书仗着自己三朝元老的面子,捋须自矜问道:“原来圣上与小范大人在宫外曾经见过。”

  庆国的皇帝陛下在商讨国事的时候,显得不怒而威。但此时却又显得十分随和,呵呵一笑将当日地事情给众臣子讲了一遍。范建心里暗道荒唐,只好再次请圣上恕过犬子冒犯之罪,其余地几位朝中大老却是暗中嘀咕,难怪范闲如此深受圣宠。原来竟有这等奇遇,这小子的运气未免也太好了些,又不免好奇陛下究竟许了范氏子什么。

  “朕曾经说过,要许你妹妹一门好婚事。”皇帝看着范闲地眼光十分柔和。竟是带了一丝天子绝不应该有的自诩之色,“如今范小姐许给了靖王世子,你看这门婚事如何?”

  范闲心头比吃了黄连还苦,脸上却满是感动之色,跟着父亲连连拜谢。而身旁的几位老臣在微微一怔之后,也开始溜须拍马,说陛下河畔偶遇臣子,便成就了一段姻缘。实在是千古佳话云云。

  说话的声音有些大,传到了隔壁厢正在用膳的几位皇子耳中,大皇子皱了皱眉,太子却是微微一笑,更为自己拉拢范家地决策感到英明,下意识里去看二皇兄的脸,却发现这位脸色不变,依然如这些年里那般慢条斯理——甚至有些古怪缓慢而连绵不绝地咀嚼着食物。不由在心底痛骂这厮虚伪不堪。

  御书房所在殿宇内外。尽是一片欢声笑语颂圣之声,有谁知道范闲心头的烦恼与苦楚。

  而当范闲在余晖之中迈出宫门。看着新街口处骑在马上的那位世子时,他心里的烦恼更盛。靖王世子李弘成满脸欢愉地向他迎了过来,他地脸上也露着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全然不见内心深处的真实情绪。

  其时夕阳西沉,黑夜将临。


  (https://www.lewen99.com/lw/6812/1032372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www.lewen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