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44章 祸不单行

第444章 祸不单行


傅忠就是傅有德的儿子,因为父子、兄弟不能同朝当高官的潜规则,一直没有担任具体职务。

    但平时没少领特殊差使,比如巡视地方,监察新政推行情况。

    这也意味着,他对新政不陌生。

    身份地位也完全没有问题,傅有德的儿子,谁敢不给面子?

    老朱说道:“咱早就答应傅有德,让他回来享天伦之乐,只是事情太多一直耽搁到现在。”

    “他心里不知道怎么数落咱呢。”

    “正好现在朝中无事,四边也比较稳定,就让他回来吧。”

    “他卸任之后,傅忠就可以出来主政一方了。”

    朱标并没有直接同意,傅忠有优点,但也有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他没有主政过地方,直接就去接手淡马锡,不知道能不能挑的起这个担子。

    许柴佬殷鉴不远。

    朱元璋自然能看出儿子的顾虑,说道:

    “先让他去淡马锡给傅安当助手,如果他能胜任,就让他继续干着。”

    “等将来傅安入阁,就将其转正。”

    “如果他不能胜任,就让他回来,再换个人去给傅安当助手。”

    这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既照顾了傅家成全了老朱的君臣情谊,又不耽误朝廷大事。

    朱标终于点头,同意了这项人事任命。

    于是,朝廷接连发出了两道政令,一是任命傅忠为淡马锡总督府长史。

    二是调傅有德回京。

    聪明人自然知道,这两条政令意味着什么。

    不过并没有引起什么太大动静。

    正常的新老交替而已,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

    傅有德能坚持到现在才退,已经很难得了。

    要知道,和他同时期的老将冯胜、徐达等,现在基本都退居二线了。

    而且傅忠被任命为淡马锡总督府长史,也表明傅家的地位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对于傅家来说,这就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了。

    傅忠先是进宫谢恩,然后收拾好家门翘首期盼老父亲归来。

    对于这个任命,陈景恪也没有什么意见。

    傅忠和他是连襟,再加上工作上的事情,时常打交道。

    他对傅忠还是比较了解的,为人稳重有远见。

    不算顶尖人才,但和大多数人比,也属于出类拔萃。

    担任淡马锡总督还是绰绰有余的。

    淡马锡总督候选人敲定,他也算是放下了一件心事,之后就再次投入工作中去。

    与此同时,一个好消息传来。

    秋殷薯种植面积达到了五万亩,已经在洛阳普及开来。

    老朱要求各省各府各县,派遣专门的人员前来洛阳学习种植技巧。

    明年要将殷薯扩展到全国。

    争取三到五年内,殷薯走入千家万户。

    对于这个计划,群臣自然是支持的。

    他们不光是口头支持,还采取了实际行动。

    将殷薯带回家乡进行种植推广。

    既响应了朝廷的号召,又在家乡博取了一个好名声,可谓是一举两得。

    百姓对于高产良种也是翘首以盼。

    没关系的普通人家,只能等朝廷将种苗输送过来。

    有关系的人家,已经开始想办法提前弄种苗种植了。

    对于这种情况,老朱自然是很欣慰的。

    还是那句话,殷薯早一日普及,百姓就能少饿死许多人。

    没多久又一个好消息传来,铁轨修好了。

    这条单轨铁路最终长度为六十一里,耗时近一年才修好。

    这个效率自然是非常低的。

    但考虑到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索,慢一点也是正常的。

    而且通过这次修路,大明培养出了一批熟练技术员和工人。

    这就是种子。

    铁路竣工也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朝廷就派出了朱雄英去主持了竣工仪式。

    陈景恪自然也跟了过来。

    过程没什么可说的,总之看到这条铁路陈景恪感慨万千。

    穿越这么多年,终于要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了。

    仪式结束,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

    这些技术员和工人怎么办?

    按照以往的情况,工程结束工匠和工人要么回工部干别的,要么就遣散回家。

    陈景恪自然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

    这些人可都是种子,岂能就这样解散?

    于是他提议,所有参与铁路修建的人,统统归铁道司管理。

    “他们的职责只有一个,修铁路。”

    “不修铁路的时候,就维护铁路,研究修铁路的技术。”

    “比如如何在山体上开挖隧道,如何架设天桥沟通天堑……”

    “只有培养出一支技术精湛的工人队伍,才能实现铁路贯通全国的宏伟蓝图。”

    这个提议自然获得了朱标等人的赞同,就连群臣都没有反对。

    毕竟火车的用处大家都懂。

    培养一支专门的铁路工人,是非常有必要的。

    就如漕运一样,大明可是养着一个涉及百万人的漕运体系。

    不过对于陈景恪随后的一个提议,就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

    铁路工人的待遇问题。

    陈景恪觉得应该给他们提高待遇,毕竟修路太累了。

    将来要跋山涉水,要远赴外地,某些荒山野岭可能一呆就是好几年。

    必须要提高相应的待遇。

    群臣则认为,这样做开销太大了。

    那些出外勤的,提高待遇还能说的过去,但又不是所有人都出外勤?

    怎么能都提高呢。

    于是在朱标的提议下,拿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日常待遇不变,出外勤根据实际情况发放补贴俸禄。

    如此皆大欢喜。

    但陈景恪知道,在这件事情上,群臣是主动让步了的。

    换成别的项目,想提高工人待遇,想都别想。

    这些人对于财政预算卡的非常死,朝廷私下怎么花钱那他们管不着。

    但官面上的钱,分毫必争。

    当然了,他们让步也不是因为陈景恪面子大,而是因为铁路。

    还是那句话,铁路太重要了,大家都不想因为一些小问题制造障碍。

    铁轨修好,就等火车了。

    陈景恪抽空去研究院看了一下,在组装车间里见到了一台初步成型的庞然大物。

    邬秉让命人将火车启动,骄傲的说道:

    “锅炉和动力系统已经组装好,每天都会启动一两个时辰进行磨合。”

    “现在正在制造的配套设备,等这些设备组装磨合好,就能进行真正的试车了。”

    “……再有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吧。”

    陈景恪很是欣慰:“不错,到时候我给大家请功。”

    “制作流程和标准都总结出来了吗?”    

    邬秉让大声说道:“都在同步进行,若非你一再要求必须流程化和标准化,我们能提前三个月完工。”

    原始火车的制作难度其实并不高,以大明此时的技术能力,并不难制作出来。

    尤其是研究院聚集了全国最顶尖的那一批工匠。

    很多看似麻烦的问题,他们可以想出很多土办法解决。

    但‘土办法’基本都是量身定制的,说白了只适用于这一台机器。

    放在别的机器上,就不管用了。

    作为穿越者,陈景恪可太清楚流程化和标准化的重要性了。

    所以他态度坚决的拒绝了‘土办法’,必须要做到标准化。

    用同样的办法,能‘复制’出无数量一样的火车。

    这就导致,遇到了问题不能用土办法解决,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

    然后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后果就是,拖慢了造车的速度。

    但对于陈景恪来说,速度慢一点无所谓。

    现在多花点功夫,能为以后节省大量的时间。

    之后他又转了一圈,就返回宫中,准备和朱标汇报一下情况。

    哪知刚入宫就听到一个消息,太子妃有喜了。

    他连忙去东宫,果然发现老朱、马娘娘、徐达等人都在。

    就连福清都在。

    大家脸上都堆满了笑容。

    见到陈景恪过来,大家都开始拿他打趣。

    老朱和马娘娘不停的说,这孩子来的巧,说明和陈家有缘分。

    就连朱标、徐达、福清、徐妙锦等人,都深以为然。

    巧合实在太多了。

    福清结婚那么多年没动静,徐妙锦刚入宫不久就有喜了。

    然后没多久,徐妙锦也有喜讯传来。

    要说这俩孩子没缘分,谁都不信。

    陈景恪心下则不以为然,福清赶在这会儿有喜确实是巧合。

    徐妙锦有喜,纯粹是受福清影响了。

    前世存在一个现象,同一个宿舍的几个女生,生理周期会趋同。

    有些女生生理周期不稳定,住一段时间宿舍也会变得稳定下来。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怀孕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个女人怀孕,周围必然会有别的女人怀孕。

    城市里大家关系比较疏远,这种情况还比较少。

    在农村邻里经常串门,这种情况就比较普遍了。

    一个人有喜,用不了几天周围一大群邻居都会传出喜讯。

    这种现象,至今都无法用科学来解释。

    很多人以绝对口吻,说这都是扯淡,根本不存在云云。

    还煞有介事的推断,同一个宿舍的人生活习惯相同,所以生理周期趋同。

    可是他们却无视了另一个事实。

    隔壁宿舍的女生,生活习惯也是类似的,为何她们的生理周期和这个宿舍的女生不同呢?

    一个目前比较合理的推断是,生理期或者孕期的女性,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息。

    这种气息会相互影响,最终让几个同宿舍的女生生理周期趋同。

    孕期女性散发的气息,会刺激周围女性,使其更容易受孕。

    只是这种气息还无法被现在的科学检测到。

    而且在民间,不少人都会尝试用这种方式治疗受孕困难。

    只要身体没有问题,只是单纯不易受孕,经常和孕妇在一起,会增加受孕概率。

    徐妙锦就是这种情况。

    福清和她关系一直都很好,再加上孩子从小被定亲,关系就更好了,私下经常见面。

    受到福清影响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陈景恪又不是低情商的耿直人,既然大家都认为有缘,那就是有缘呗。

    他也没有强行去讲这些道理。

    太子妃有喜,对于大明朝廷来说,自然是一件大事。

    群臣纷纷祝贺。

    徐达家的门槛也快要被踏破了。

    就连陈景恪家,都重新变的热闹起来。

    但就在此时,一个坏消息从云南传来,西平侯沐英病危。

    得到这个消息,马娘娘没绷住,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我可怜的英儿,难道要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老朱也是虎目含泪,自责的道:“都怪咱,都怪咱啊。”

    “沐英几次上书,想要回京尽孝,是咱以云南重担压着不让他回。”

    “若是咱早点让他回来,就不会有今日的事情了。”

    朱标也悲伤不已,高血压差点犯了。

    虽然他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可沐英是义子之长,朱标向来视其为兄的。

    听到他病危的消息,朱标岂能不难过。

    但即便如此,他还要强忍担忧,安抚两个老人:

    “爹娘不要担心,信上说大哥只是病重……相信他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老朱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说道:“景恪呢,陈景恪呢?快把他喊过来……”

    “不不不,让他直接去云南,快马加鞭去,一定要给咱把沐英带回来。”

    陈景恪接到消息,也非常震惊,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沐英出问题了。

    虽然只在过年的时候见过几次沐英,但陈景恪对他非常尊敬。

    沐英为人宽厚,待人真诚毫不做作,坐镇云南多年毫无怨言。

    关键他和老朱一家子关系非常好,视老朱和马娘娘为父母,对朱标等人也视为手足。

    上辈子马娘娘病逝,他悲痛呕血。

    朱标病逝给了他最后一击,两个月后也悲痛之下撒手人寰。

    这种感情,放在整个历史长河,都是非常感人的。

    老朱有二十多个义子,却独独厚待沐家,是有原因的。

    现在他病危,老朱和马娘娘不知道该多悲伤。

    比起沐英的身体,陈景恪更担心另外一件事情。

    马娘娘和朱标能不能承受得住这个打击。

    所以,对于老朱让他去云南的命令,他很是犹豫。

    准备去宫里找老朱协商一下,要不让朱橚过去吧。

    事实上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还没等他走到皇宫,半道就被急冲冲赶来的内侍给拦住了。

    “安平侯速速入宫……”

    陈景恪心中一沉,问道:“怎么了?”

    那内侍回道:“娘娘……昏倒了。”

    陈景恪深吸口气,稳住心神道:“速速入宫。”

    然而,有句话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刚进入皇宫就见到杜同礼一路狂奔而来。

    “安平侯快……快跟我走……”

    以陈景恪的心态,也终于慌了,问道:“娘娘……”

    杜同礼一边跑一边说道:“不是娘娘,是陛下。”

    “陛下听说娘娘昏迷,受不住打击头疼欲裂随后也昏过去了。”

    (本章完)


  (https://www.lewen99.com/lw/7860/6498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www.lewen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