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651章 社区和公墓

第651章 社区和公墓


朱由检不管工部的人怎么想,都继续推进他对南城区的规划:

“东西长安街要延长,会有一部份房屋被拆毁。”

“对这些人,朕打算在王恭厂、盔甲厂建社区做补偿,把他们安置在那里。”

“王恭厂、盔甲厂则迁往南城区,找个空旷的地方建,严禁烟火等物。”

大手一挥,把王恭厂和盔甲厂这两个制造军器和火药的工厂,迁往南城荒野。

新地点要在规划中的街道附近,还要临近水源,方便利用水力。周围还要留出隔离带,以免出现事故,造成天启年间王恭厂大爆炸那样的灾难。

两厂留下来的地方,则是建立社区,安置开辟长安街拆迁的居民。

这个做法,表明了皇帝的态度,太仆寺卿陈奇瑜急忙表示道:

“臣一定会和工部尽快建好两个社区,把长安街和城门修出来。”

“城外关厢一带,臣也会做好拆迁,规划街巷把道路修出来。”

同现在的南城区一样,东西北三面城门,也有关厢存在。

这些地方同样没有什么规划,最多是让通往城门的道路保持通畅而已。

以前京城的官员对此不在意,但是在皇帝准备修建三环路外城,把现有城墙和三环路之间设立外坊后,事情就改变了。

必须要规划道路,让这些地方有序发展。免得像现在的南城区一样,几乎需要重建。

朱由检微微点头,叮嘱陈奇瑜和毕自严道:

“城外土地价值虽然不如城内,但是怎么征地、怎么补偿,都要拿出办法来。”

“尤其是户部的地政司,要让各城区户政科,统计官府占有的土地,做好相应规划。”

“以后要仿照明智报业园,在城外多设几个产业园区。”

“太仆寺要和工部配合,做好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管道,平整土地等待开发。”

毕自严和陈奇瑜齐声领命,把这些都记下来。

朱由检又向袁可立和成基命道:

“卫所的士兵虽然不能随便征召用于工役,但是他们自己的家园,需要他们出力。”

“除了要屯垦土地外,还要给将士们建社区。”

“以千户为单位,大约每个千户建立一个社区。”

这是朱由检仿照城外的村社,建立起来的城市单位。

未来如果发展得好,就用社区代替牌铺,作为坊以下的基层单位。

这个基层单位,要有一个核心,朱由检选择的地方是社庙,以此作为社区活动中心:

“社区要有社庙,卫所的社神就选择该卫的英烈,到时候把候选名单报上来,由太常寺确认。”

“社庙的大厅要能议事,在社神的注目下,社区居委会在其中商议各种事务,并且在社庙的公告栏公示。”

“同时还要有广场,可以操练民兵,举行居民集会。也可以举办集市,还有各种庙会。”

“今后逢五逢十,就定为社庙集会日。人们可以去社庙聚会,同时祭祀社神。”

这是仿照宗教的礼拜日,所定下的社会日。用这种频繁的祭祀活动,压缩其他宗教的传播空间。

不过这种活动宗教的意味并不浓,更多地是聚集起来购物和游乐。

只有春夏秋冬四个社日,才会举行比较大的祭祀。

勋贵大臣对于此事,都是议论纷纷。

作为城隍后人、甚至是未来的城隍神,他们对于皇帝册封社神,当然喜闻乐见。

因为在皇帝的规划中,城隍神系是地神系的核心,山神、土地等神灵,都属于这一神系。甚至被皇帝划为城隍神的下属,如同村社受官府统治一般。

对于卫所社神出自英烈大部分人没意见,但是对于其他社神,他们就有说法了。

礼部尚书成基命道:

“臣以为各地乡贤、名宦,也同样可以做社神。”

“如今各地的土地神,便多是该地曾经的贤人。”

朱由检眉头微皱,最终还是点头认可道:

“社庙里面设四祠:英烈祠、名宦祠、乡贤祠、往生祠。”

“英烈祠供奉英烈,名宦祠供奉名宦,乡贤祠供奉当地的贤人,往生祠供奉信徒,让他们更好地往生。”

“他们都作为社神的下属或宾客,以后有机会成为社神。”

把名宦祠、乡贤祠等地方祠庙,纳入社庙里面。

甚至还仿照佛道等教的供奉牌位,让社庙也接受供奉,可以让信仰者供奉祖先。

可以说,在各地城隍逐渐册封,城隍的后人也去当庙祝后。朱由检打算对城隍神系进一步深化,把城隍社神信仰深入民间——

给非要拜神的人一个选择,让他们去祭祀英烈、功臣和贤人,以及出自这些人的城隍和土地。

这个体系的威力,群臣一清二楚。就算是敬鬼神而远之的人,也不拒绝在死后被封神。

大臣们的目光,大多是瞄准城隍神,看不上一个村社的小小社神。

但是对卫所将士和低级官吏来说,这显然是一个诱惑,那些人更不会拒绝在死后能被封神。

不过在皇帝提到供奉牌位后,成基命却皱着眉头道:

“社庙分配土地耕种即可,不该让他们收取供奉。”

“臣听说一些地方的城隍庙祭司,仗着掌管公墓大肆敛财。”

“这件事必须做出规范,不能让他们败坏先祖名声。”

这件事情,朱由检有所耳闻。尤其是东宁岛的俞家,似乎做得很差。在岛上建立九莲菩萨庙和他们争夺信仰的李家,没少通过锦衣卫密奏诋毁他们。

正因为此,朱由检在之前设立烈士陵园时,才没说让城隍庙掌管。他向成基命道:

“公墓如何收钱,社庙如何供奉,成卿要率礼部和太常寺制定更详细的规范。”

“各卫所的烈士陵园和公墓,应该以英烈兼做山神或土地神,由他们负责保护。”

“今后城隍庙只能负责直属的公墓,其它公墓由各地山神庙、土地庙、社庙管。还有佛道等宗教,也可以让他们出资买地做公墓,用于安葬神职人员和信徒。”

“这些墓地的选址,应该尽量选择山林,不易被水冲毁,也不占据耕地。多在山上种树,用于培植地气。”

“还有,这次京城改造时,三环内的墓地、还有周边平原上的墓地,都要尽量迁走。”

“有后人的让他们自己在公共墓地免费选择一定面积的墓地,没有后人的由太常寺统一迁移。”

作为一个古城,北京周边的墓地着实不少。就像八宝山那个地方,晋朝就有坟墓存在。

为了不让它们在城内有碍观瞻,也为了把更多的土地利用起来。朱由检决定把坟墓都迁到公墓里,在京城周围的山岭,设置公共墓地。

他可不希望因为承平太久,导致遗留的墓地太多。以后像巴黎那样,尸骨满到都溢出来。不得不开挖地下墓穴,混合埋葬数百万具尸骨。

这件事的难度很大,尤其是那些好不容易埋到京城的,当然不愿意迁出去。徐光启闻言就说道:

“利师墓地是神宗皇帝在万历年间赐下的,臣以为不当迁移。”

朱由检思考了一下,没有在这种小事上纠缠,点头道:

“历代先帝赐下的坟墓、还有先贤的墓地都可划为文物保护单位,由太常寺制定编号通告当地衙门保护,可以不用迁到城外。”

“其他人的墓地,则是能迁移的就迁移。”

“包括寺庙宫观,也要让他们在城外买山林做墓地,不能再把人随便埋在城里。”

“连皇陵都在天寿山,任何人都不例外。”

底气十足地说着这番话,朱由检又意有所指道:

“京城之所以时不时阴盛阳衰,就是因为千百年下来,死去后埋在地下的人太多。”

“这些人虽然大多已经往生,尸骨却仍旧会残留阴气。”

“不能把他们的阴气一直留在城里,影响到了活人。”

这个观点,明显是在说大明之所以时不时有宦官专权,是因为坟墓太多导致阴气浓郁。

在正气和阳气不足时,阴气就会泛滥,导致阴盛阳衰。

群臣听着这个说法,一时纷纷皱眉。

在皇帝以增加阳气的理由开辟皇城东阳门后,他们对此已经有了些免疫力。

但是对这个理由仍然很重视,哪怕以防万一。

所以他们纷纷同意了迁移墓地这件事,并打算和太常寺疏通关系,把自己祖上或亲朋祖上的墓地留下来。

那些没有关系的平民百姓,墓地就必须迁移了。

就像皇帝所说,不能让死人影响到活人。

为此,礼部还打算举行一场法会,让佛道等教背书,配合这次迁坟。

相信有设立公墓的政策在,这些宗教寺观,一定会愿意出力。

不配合就不给他们划公墓,或者划小一点。

安排了这些之后,朱由检又针对城隍庙和社庙的善款,做出具体指示:

“城隍庙和社庙的善款,要缴纳宗教税接受朝廷监督。”

“不但要用于庙宇的维护,还要维护周围的广场供人们集会。添加桌椅板凳等设施,作为社区活动中心。”

“如果还有余财的,可建立公共图书馆,供所在社区的人看书。”

“总之善款的去处要明确,除了接受朝廷监督外,还要接受所在社区居委会、以及议员的监督。”

“账目需要公开,可以供人查看。”

这一连串的措施下来,社庙作为社区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时城隍庙也受到了监督,让那些城隍神的后人,不再肆无忌惮地仗着祖荫胡作非为。

这些都定好后,朱由检才继续安排城南的卫所。

除了忠义前卫和镇南卫负责守永定门外,他在群臣的建议下,安排忠义左卫守左安门,在左安坊和崇南坊征兵。

忠义右卫则负责守右安门,在右安坊、宣南坊征兵。

旁边的宣南坊西边的白纸坊,和广宁坊一起交给了义勇右卫,负责守广宁门。

东北对应的广渠门,则是交给了义勇后卫。这个卫同时还负责东便门,在广渠坊和崇北坊征兵。

可以说,这些地方的安排,朱由检都尊重了群臣的意见。

而且他麾下的亲军卫去向也已确定,没有多余的卫安排到南城来。

甚至,对群臣让锦衣卫和旗手卫在正东坊征兵,和金吾前卫一起守崇文门的提议,朱由检都拒绝了。

他安排了前军都督府的龙骧卫,负责守崇文门。正东坊也同样交给它,不让锦衣卫插手。

其中的原因,是为了保持明堂守卫的纯洁性,减少被渗透的可能。

作为将来的权力中心之一,朱由检已经预料到了,未来的皇帝很可能会和国会产生冲突。

为了保证在戒严时不让国会议员随便去明堂,他从守卫安排上,就掌控住这里。

以后守明堂的士兵,会全部从锦衣六卫抽调。每个人都必须来历清白,保证绝对忠心。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戒严,不至于成为闹剧。

在明堂的设计上,朱由检也做了特殊安排。除了环绕明堂、相当于护城河的辟雍外,朱由检还打算仿照西汉的明堂,在辟雍内修一道方形城墙,和辟雍上的四座桥梁和门楼一起,组成又一道防线。

将来,就算有人跳入辟雍潜渡明堂,也需要翻过城墙,才能进入里面。

锦衣六卫的士兵,会牢牢守住这里。

可以说,在南城守卫之中,朱由检最重视的是明堂守卫。专门安排锦衣卫人员,负责这个地方。

至于明堂对面的英烈庙,实际就没有那么受重视了。正西坊的征兵工作,被交给负责守卫英烈庙的义勇前卫。它还要和府军前卫、金吾前卫一起,负责正阳门的守卫。

最后剩下的宣武门,守卫工作被他交给了豹韬卫。这个卫除了和府军前卫一起守宣武门之外,还要负责西便门的守卫。

宣北坊也被交给它,可以从这里征兵。

不过范围却小了一些,和正西坊的分界线,被挪到琉璃厂以西——

这是因为英烈庙会占据很大一片范围,正西坊因此被扩大,和正南坊、宣北坊重新按街道划界。

如此,南城区的守卫,总算完全定下。

一共有义勇三卫、忠义三卫,和龙骧、豹韬、镇南三卫,由南城兵马司指挥。

南城九卫和内城九卫、皇城九卫一起,组成守卫京城的二十七卫。(本章完)


  (https://www.lewen99.com/lw/8776/6475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www.lewen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