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641章 环城路和外城墙

第641章 环城路和外城墙


肯定了陈奇瑜的成绩后,朱由检又问道:

“东西两侧城门,规划开在哪里?”

陈奇瑜指着街区图道:

“张侍郎以为,除了南北中轴线外,可以再建一条东西中轴线,方便陛下出行。”

“这条中轴线建成后,陛下可以在出承天门左转,经长安左门向东,沿着东长安街,直接抵达城外。”

“这条街道,可以称为东大街。和西侧的西大街、钟鼓楼一带的北大街、正阳门外的南大街,并称为京城四大街。”

“它的宽度,将按现在的长安街标准,达到一百米以上。”

这是陈奇瑜投皇帝所好,临时增加的宽度。

本来他和工部、太仆寺官员商议的是四十米宽度,和以前的大街标准一样。

但是在皇帝提高了大街、小街标准后,他很快就认识到:

皇帝喜欢宽阔的街道。

所以他很快转变标准,把以东长安街延长的东大街,定为百米宽度。

其它三大街也是如此,定为百米标准。

朱由检确实喜欢宽阔的街道,因为他知道这次改建之后,以后再改建可就难了。

这次趁着京城卫所迁移开发城外,能腾出一些土地置换城内的房屋。以后再想置换,根本不会找出这么多地方来。

尤其是在水泥发明后,土木砖瓦房屋,正在逐步变成水泥混凝土房屋,高层永久房屋也会逐渐多起来。

那时候再想拆迁和改造,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他宁愿现在显得空旷点,也要留下足够的街道宽度。

避免京城人口增多后,想扩建道路也来不及。

四大街百米宽度,确实符合朱由检的心意,他指着群臣笑道:

“方便出行的可不止是朕,还有你们这些人。”

“以后住在东面的官员,在上朝时可就方便多了。”

“甚至能在城外置庄园,拥有更大的宅邸。”

群臣发出了一阵笑声,没有人提出反对在东西两侧开城门的言语。

因为这两个城门,确实是方便他们。以后他们可以直接沿长安街出城,不用再绕道北上,从朝阳门或阜成门出去。

而且皇帝那番话,还有些意有所指。

那就是房产税政策实施后,城内一亩以上的宅院,除了赐宅都要征收房产税。

城外则提高到五亩,只有高于五亩的宅院才会征收房产税。

那些没有被赐宅、又喜欢大宅子的官员,在东西两侧城门打开后,就能在城外置办宅邸,不用担心绕远路误了上朝时间。

所以在东西两侧开城门的提议,没有遭到反对。

兵部尚书薛凤翔还凑趣道:

“陛下,东、西、北三个城门的名字,还没有被定下来。”

“何不赐下名字,以让官民同喜!”

朱由检微微点头,没有拂了他的好意。他想着后世的名字,知道这里是建国门和复兴门,是北京城墙未拆时,开辟的两个城门。

如今当然不能叫这个名字,他一边斟酌一边道:

“东大街的城门,应该带个‘东’字。”

“因为是东长安街延伸而来,最适合的就是东安门。”

“不过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是皇城门的名字,用它就重复了。”

“朕以为可用个‘闾’字,诸卿以为如何?”

薛凤翔当即称好,附和皇帝说道:

“闾有门的意思,春秋齐国东门称东闾。”

“陛下命名为东闾门,这个名字极妙!”

群臣中即使有不怎么欣赏这个名字的,这时也没有跳出来扫兴。新开辟的三个城门,按方位被命名为东闾门、西闾门、北闾门。

和原本的内城九城门一起,合称为内城十二门。

加上南面的外城七门、皇城四门、宫城四门,一共二十七门。

这个数字有些不好听,再加上朱由检有心在皇城上多开城门,方便以后出行。所以他指着东华门北面说道:

“朕有意在这里开一个皇城门,方便从玄武门出宫后直接从朝阳门出城。”

“这个城门的名字,就命名为东阳门。”

“东城区的衙门,就放在东阳门大街和朝阳门大街与崇文街的交汇处。方便东城区的官吏,治理整个东城区。”

经他这么一说,群臣才想起来五城兵马司改隶五军都督府后,三城区的衙署再放在兵马司已不适合。

这样一来,自然要择地建立新衙署。

遍数整个东城区,当然是朝阳门大街和崇文门大街交汇的地方最居中。

所以对建立东城区衙署这一点,群臣没有异议。甚至还提议为西城区、南城区同样建立衙署,同样放在区的正中心。

最终,西城区衙署被放在阜成门大街和宣武街的交汇处,南城区衙署则放在正阳门大街和广宁门大街的交汇处,也就是猪市口一带——

这个名字朱由检嫌不好听,仿照后世的珠市口改了个字。并且打算让宝和商行去开个珍珠铺子,让珠市口这个名字名副其实。

以后,南城的珠市口将和东城的灯市和钟鼓楼市、西城的马市和城隍庙市,并列为京城五大商业中心。

但是在皇城新开城门这件事上,很多臣子心里就有疑虑了。

最大的担心就是坏了风水,将来影响国运。

闵梦得怀着担心道:

“皇城各门,是在建立时就确定的。”

“如今若要改动,是不是要先堪舆?”

对此,朱由检道:

“朕已命钦天监的官员看了,说是宫里阴盛阳衰,就是因为缺少阳气。”

“打开东阳门后,阳气从朝阳门、东阳门进来,皇宫里阳气就盛了。”

“皇子会更容易存活,也能减少出现魏忠贤那样的逆阉。”

这个说法,戳到了群臣的心坎里。

听到能减少出现魏忠贤那样的权阉,他们当即表示,可以开辟东阳门。

并且还引伸出天子为九五之尊,皇城增加为五门,和宫城加一起有九门,更符合九五之数。

谁要是敢不答应,那就是和他们过不去!

可以说,魏忠贤真是把朝堂上的群臣整怕了,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防止新的魏忠贤出现。

不过朱由检这个解释,显然只是借口而已。他真正看重的,是开辟这个城门后,以后从玄武门出来,就能在北上北安门、西去西安门之外,多出东去东阳门这个选择——

不至于困在皇城里,只能登上煤山。

同时,东阳门的旁边就是御马监。出门左转向北走一段距离,就是中城兵马司衙门所在。

总督京营戎政的戎政府,也被朱由检从灯市迁移到中府草场一带,距离东华门不远、距离东阳门更近。

开辟东阳门后,他能更方便地通过御马监,调遣京营和中城兵马司。

可以说,这个皇城门是他早就想要开辟的,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

如今和开辟新城门一起,向群臣提了出来。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才编出了个增加阳气的理由,顺利得到群臣同意。

自此,新城门的事情,算是基本确定了。朱由检又指着围绕皇城的道路道:

“皇城北边是皇墙北大街、西边是皇墙西大街,东边的火道半边街,以后要改为皇墙东大街。”

“西南是太仆寺所在,那条路可以称为太仆寺大街。”

“这四条街和南面的长安街一起,组成围绕皇城的环城路。”

“太仆寺要做好规划,不要被人侵占道路。”

陈奇瑜听到皇帝用太仆寺命名皇城路,当真喜出望外。

忙不迭地答应,表示会严格按照道路标准,整顿这条道路。

朱由检在用皇城确定一环路后,又叹息道:

“可惜北边有什刹海截断,否则长安街、崇文街、宣武街、鼓楼街,能够连在一起作为环城路。”

“这架桥的技术,还是要尽快提升,争取能修建出符合大街标准的桥梁来。”

“什刹海周围也要留出路线,将来修好桥梁就能完成对接。”

这才是他心目中标准的一环路,更方便城内民众通行。只可惜因为什刹海,无法完成环城。

陈奇瑜作为太仆寺卿,急忙向皇帝保证,一定会提高架桥技术,将来用宽敞平坦的桥梁跨过什刹海。

朱由检勉励了他几句,又开始确定二环路,围绕现有城墙而来。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这条路同样是暂定,因为朱由检想修在城外。但那样会方便攻城的敌人,所以他只能沿着城墙内侧的顺城街确定二环:

“城墙旁边,都有顺城街,方便兵马调动。”

“这些街道也要保证畅通,甚至逐步拓宽。”

“以后路面上要铺铁轨,方便火炮等物资,在城墙上转移。”

这是大凌河保卫战的成功经验,刚被大明采用没多久的轨道运输,在城墙上运转火炮时展示了极大便利。

京城的城墙很老旧,有些地方不方便在上面修铁路。朱由检退而求其次,选择在城墙旁边的顺城街修建。平时还可以让有轨马车通行,方便居民往来。

枢密院的官员,对此纷纷赞同。他们认为有轨马车与其修在其它地方,不如修在顺城街。

对于军事上的花费,他们绝不吝惜。

尤其是想到去年为了防备建虏,竟然在顺天府一带集结了四十万大军。

李邦华还提议道:

“昔年世宗皇帝修外城,本打算是在南城修完后,再修东北西三面城墙。”

“后来未来完工,只修建了南城。”

“臣以为与其集结重兵防备建虏进犯,不如多修几面城墙,把京城包围起来。”

“外城和内城之间安置卫所,让他们负责守城。”

这是枢密院中的一种提议,把嘉靖年间没有完全修成的外城墙修成,内城和外城之间的土地分配给卫所开垦。

(嘉靖年间聂豹四面外城方案,城垣走向推测复原)

朱由检没想过还能这样,让士兵在城内种地。

不过思索之后,他觉得确实可行,能够供养更多的兵力。

所以他在斟酌之后,说道:

“修建外城墙是不错,但是耗费太大。”

“朕以为要等以后有财力再说,现在先勘探地点,修建一条顺城街。”

“里面的土地也确实可以让卫所将士开垦,分配给守门的卫所。”

“每个卫所安排一两千世袭军士和军户,作为常备兵力。”

把自己打算修建的三环路,以外城顺城街的名义,先行修建出来。

这条路里面的土地,就被划入外城区。结合之前修建外坊作为防御设施的打算,在十七个城门之外,建立十七个坊。

他指着京城街区图道:

“德胜门北边五里,是前元的健德门。”

“现在还留有土城,作为北边的防御设施。”

“以北土城为基础,在其内部修建顺城街作为第三条环城路。”

“将来若修外城,就沿着这条路修建。”

“有了道路之后,运输筑城物资也更容易。”

以未来修建修建外城的名义,提出建造三环路。

这条路里面的范围比后世的三环路还要大,是朱由检准备的京城核心区。

它的样式,也被设计成了八边形,以便节省路程。

未来如果真建城,也能修成棱堡样式。

(八边形环城路和外城设想,参考右下角八边形棱堡)

这个办法,得到群臣称赞。

别看李邦华提出筑城时没人反对,如果真要筑外城,估计户部会首先跳起来。

嘉靖年间大明国力强盛时,尚且只能修成南城墙。如今朝廷财政入不敷出,哪能修建个外城来?

与之相比,皇帝提出的先行勘探修建环城路,那就简单多了。

将来财政如果真的好转,再把城墙修起来。

不过这样一来,很多人看着八边形的城墙,就有些不太顺眼了。熊明遇道:

“城墙当为四面。”

“不四面,未为王制也!”

“臣以为当修四面墙。”

朱由检眉头一皱,还没开口说话。

一直没发言的大学士徐光启就说道:

“四面城墙,不适合修建星形堡垒。”

“而且京城西面地势低洼、土脉流沙,难以修建城墙。”

“嘉靖年间设计四面墙时就从那里绕了过去,如今若修四面墙,还是需要绕过。”

“臣以为不如修成五面、六面,或者九面、十面,把玉渊潭一带包围进去。”

作为棱堡的支持者,他是很希望将京城修成星形堡垒的。

但是这种多面的提议别说群臣不接受,朱由检都觉得太激进。

这种多边形很容易修成奇形怪状,看起来不够美观。

所以朱由检道:

“八面墙已经有可能包围住玉渊潭,如果勘探后合适,那就修成八面墙,兼顾美观和防御。”

“这样既能符合八卦,也能显示京城八面来风,朕和众卿倾听各地声音。”

(书中环城路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三环路,只是更偏北一点,利用元大都遗留的北土城)

八卦和八面来风的寓意不错,群臣再想到嘉靖年间设计的七拐八弯的城墙,觉得八面墙虽然有些不合四面墙的古制,却也能够接受。如果勘探后地形不合适筑城,那就继续修改。

不过朱由检心里,是不觉得外城能修起来的,甚至都没必要修。

因为金属定装弹出现后,来自草原的威胁会大大降低,北虏基本攻不到长城以内。将来对北京来说更重要的是海防,守住天津一带。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大明的火器正在飞速发展。如果研究出来炸药,现有的城墙无论再厚,都能被炸药摧毁。

还不如修建重重工事,建造筑垒地域。

所以朱由检还是倾向于修建外坊,在城墙的外面,构筑一系列工事。

但是这种做法之前没有先例,如果他明确说不修外城墙,那么城内的人将会很少有人愿意出去。

这让他只能拿出外城墙的规划,鼓励大臣带头,引导京城百姓出城置业。

现有城墙之外的房产,也按城外对待。(本章完)


  (https://www.lewen99.com/lw/8776/6476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www.lewen99.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99.com